打小报告的孩子没饭吃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2015/05/08

 打小报告不等于反映问题
        可以说,从上幼儿园那天起,进入集体生活的我们就开始接触小报告。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动不动就往老师、领导身边凑,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私底下开的玩笑、组织的活动送到他们耳朵里去。尽管不容易被抓到真凭实据,但每个人其实都心知肚明,并暗自防范这些告密者。
        告密行为自古有之。秦朝最先以法律形式鼓励公开告密;明朝形成内厂、东厂、西厂及锦衣卫四重监视体系。现代社会,从小学开始,线人式管理就近乎常态。日前有报道称,深圳某小学设立情报专员,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相信很多80后也经历过全班被老师逼着写纸条,互相检举坏人坏事。
        尽管没有证据,但怀疑自己被告密的人都会满腔怒火。在北京国贸工作的80后陈捷告诉记者:我上初中时就被女生打过小报告,被老师痛批。当时特别愤怒,那是一种被人窥视、背叛的感觉,比被人当面骂还愤怒。而出卖耶稣的犹太更是被世人唾弃至今。但不少打小报告的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错。爱调研网站调查发现,许多打过小报告的人认为,自己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及让上级了解情况;但82.5%的人认为打小报告与向领导反映问题存在本质差异,被打过小报告的人则认为告密者别有用心,是为了拉拢与领导的关系。
        打小报告被人不屑,可总有人热衷于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能带来利益。打小报告首先是与管理者亲密接触的捷径。他们需要了解下属动向,但不能时时盯着,告密者恰恰满足这种需要。其次,有些人缺乏自信、虚荣心较强,会通过打小报告突出自己的能力。看到他人被批评,他们会觉得平衡。再次,能力差的人会以此获得管理者的信任,弥补能力缺陷。最后,打小报告还是一种满足报复心理的手段,比如在学校里常能听到不听我的就去告诉老师这样的话。
        打小报告的习惯多是从小养成,在我国有着天然的土壤。在西方国家,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匪夷所思。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时曾遭受高年级学员体罚,但在接受法院调查时,他始终没有说出那几位学员的名字。
        巴金在《怀念马宗融大哥》中写道:我们)无所不谈,但是讲的全是心里的话,真可以说大家都掏出了自己的心,也没有人担心会给别人听见出去打小报告。打小报告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多数人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团队气氛紧张不安,人际关系疏远戒备,要重建信任相当困难。
        从小被鼓励打小报告的孩子,会认为只要跟某些有权力的人搞好关系,就可以获得一切,丧失前进的动力。
        要改变打小报告的恶习,要从教育开始。老师要凭能力管理班级,而不是图省事,给学生错误的言传身教。爱打小报告的人要意识到这是投机取巧、损人不利己的不道德行为,日子久了会被所有人疏远。不妨反思自己是不是不自信,是不是能力有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如果仍难以改变,要求助心理咨询师。
        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只有管好自己,同时学会应对小报告。
        1.自我检讨。被告密让你火冒三丈,但此时要稳定好情绪,先自我检讨。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说过哪些话,让人看不顺眼。攻击告状的小人是下策,对事不对人才是永远有效的法则。
        2.沟通。一方面要与领导沟通。如果无故受冤,就坦荡地把事实材料整理清楚,有文本资料(邮件、聊天记录)更好。如果自己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试着与告密者沟通,直截了当地说:你如果对我不满,不妨把话说清楚。如果对方不承认,不必戳破,可以说:以后有任何问题,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要让他知道,不可以一再这样做。
        3.向上级汇报。当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可以告诉对方:如果我们无法解决问题,就有必要让老板知道。如果仍未获得解决,就直接向老板报告。
        当然,最重要的是严以律己,不要在同事间对公司的人和事发表评价,比如对老板的抱怨或对同事的不满。遵守规章制度,不要给别人把柄。和同事相处不要太过计较,吃些在明处的小亏无所谓。管好自己,不多管别人,更不要无事说人是非,打别人的小报告。
相关阅读
南桥 旅美学者

        美国小学老师多半不鼓励小孩打小报告,有的甚至加以惩罚。我的一个教授琳达上小学时,有次老师上课期间有事出去,临走前嘱咐小孩不要闹。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老师回来后,琳达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当天下午,老师把琳达留下来作为惩罚。我问这是为什么?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琳达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我在网上写到过这个故事,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执,这也可能是文化差异和语言的不同所致。中文在概念的区分上,有时候没有英文明确,比如中文里提到的告密、打小报告,可以用于小孩,也可以用于文革中整人式的告密。英文在这方面就弄得很清楚,我博客里一些留言者说的合理的告密,其实属于debunking(揭露真相),whistleblowing(吹哨),这些和告密或许形式上很相近,但是实质上完全不同。对于小孩打小报告(tattle telling),我女儿的阐释是让人遇到麻烦,而另外一种告诉(telling),则是不让他人遇到麻烦,比如某个小孩遇到了危险,老师当然希望你告诉她。这是从动机上进行区别。动机的不同,则决定了是告密还是告密。比如在成人世界,坏人作奸犯科,警察是希望你去举报的,这样的举报,性质上是维护社会正义,并非是给公众制造麻烦。
        我在Facebook上还问美国人,为什么学校这么强调小孩不要打小报告,一位老师的说法是: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过犯,最好不要出卖他人。如果是大事,会伤害到他人,比如学校有小霸王欺负人,那么他们就应该举报。小孩同伴之间不互相举报的压力,也迫使小孩学习如何相互之间解决问题。我想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学术界。我看到什么我不喜欢的东西,除非特别严重,否则我是不会去说的。你选择这么做的话,他人也会更信任你,有话更愿意找你倾诉。
        由此看来,美国小学教育里强调小孩不要出卖他人,是想培养小孩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让小孩、学生、下属一有事,首先就去找老师、家长、领导,这其实也丧失了相互之间解决冲突的机会。在小孩阶段,小事小孩能解决的自己学着去解决,这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老师不为了自己一点多余的信息,让一个班级小孩互相出卖,能让小孩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又能保持团队的团结,这是需要肯定的。我有读者说,假如你的小孩比较厉害,能搞得定对方,你就自己解决,搞不定,那么就必须向老师告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因果倒置,因为小孩一有事就报告老师,报告家长,然后老师家长代劳,又如何有机会锻炼自己解决矛盾,解决分歧的能力呢?老师和家长更应该告诉小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他们的疑难,而不是亲自上阵去帮某个小孩去解决问题。
        小时候打小报告,跟长大后告密,二者之间未必没有关联。成人世界的告密者,往往也是希望借助更高一级的人帮自己整一个人。无能的领导当然喜欢,因为他们或许自己就是要靠这一点信息不对称来管理了。但聪明的领导绝对不会喜欢这样。我以前帮助单位开发过很多领导力培训的课程,大部分课程强调好领导擅于培养团队和谐信任的关系。团队里一有冲突,就跑去找领导,领导今天给这个一点好处,明天给那个一点好处,自己的权威貌似树立了,但三个下属相互拆台,事情做砸,最终遭殃的,还不是整个团队,乃至于牵连到领导自己?
        告密者的另外一个悲哀是,一般情况下,领导心里也瞧不起这种人,回过头来把他们出卖掉,都不会有什么内疚感。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