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制造:线缆群雄逐鹿智能争锋时代

2017/10/18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作者:毕传福 来源:《光电通信》杂志2016年7/8月刊

“精细化”亟待破壳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就像是一个神圣的标签,它代表着中国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于是乎我们能在世界各地看到“中国制造”的影子,这些贴满中国元素的产品大有席卷全球之势。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朋友对中国顶礼膜拜,廉价、实用的产品让他们对天朝上国满是赞誉之情。然而,中国制造繁荣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些许的无奈。

与其他制造业大国相比,中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人多。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长期以来成为最大竞争优势,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由此形成的供应链、产品体系独步全球。中国今日的经济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基于此。然而,随着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单纯具有中国色彩的“中国制造”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2016年,两会召开。在两会上,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话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的要求,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制造战略“落地”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制造真正“走出去”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金字品牌”,“金字品牌”打造的重要抓手就是“精细制造”。

现实情况是,中国无法再去重复过去那种“傻大粗”的工作,资源不允许、环境不允许,劳动力供应也不允许。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与德国和日本相差颇大,除此之外,还有潜力巨大的美国,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路子走下去,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日子会很难过。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产业升级,把“中国制造”贴上现代元素的标签,而“精细制造”就是“中国制造”融入现代元素的标签。

“走出去”道阻且长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光网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光电线缆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产品研发实力显著提升,市场规模已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渐提升。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光纤光缆产能不同程度的过剩,核心技术、原材料供应受制于人,新产品开发力度不足,都在困扰着光电线缆企业的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如今,企业“扬帆出海”已经成为业内共识。长飞总裁庄丹认为,全球不同地区光纤网络发展的不平衡昭示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企业应瞄准人口分布密集的亚太地区市场,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南美等潜力市场,抓住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走出去”上,长飞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亨通也在践行“走出去”的发展路线,通过“借船出海”、“造船出海”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尝试。事实上,除了长飞与亨通,中天、通鼎等行业巨头都在“走出去”战略上多多少少有动作。

“走出去”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梦,它承载着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憧憬。但水土不服又让这个美好的梦很快惊醒,身处异乡,企业需要面临许多挑战,一些企业的产品甚至很难在海外打开销路。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为这种水土不服开脱,比如地域文化不同,再比如政策方面的限制,但归根结底要在产品上找原因,响当当的产品永远是企业开疆拓土的先锋。单纯的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已经很难在海外市场立足,光电线缆企业需要拿出有“金字品牌”的产品,于是,“精细制造”的概念又呼之欲出。

光电线缆行业“走出去”道阻且长,对于行业企业来说,应该在产品打造上下功夫,通过“精细制造”的方式让产品溢满生命力、竞争力。

“精细制造”当做圭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造业“精细制造”的概念备受推崇,今年两会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精细制造不谋而合,体现的都是精细化的制造方式。光电线缆行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精细制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

业内,中天科技可谓是“精细制造”的忠实拥护者,一直以来,中天科技把“精细制造”奉为圭臬,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细制造”文化。

2012年,中天科技集团正式将精细制造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中天科技初创时期提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后来发展成为“精益求精、精打细算和精兵简政”的“三精”理念,最终形成专注“精细制造”的企业文化。

中天科技的“精细制造”体现在“精细”上,中天科技希望员工将勤奋细致的优良品质逐步融入到血脉之中,并自觉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这种要求体现在:一线工人精细操作,管理人员精细管理,科研人员精细专攻,营销人员精细服务,后勤人员精细保障,所有人员都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细,做到“分内最佳”,使精细文化真正成为整个企业管理上等级、运营上水平、发展上规模的强劲动力。

中天科技的精细制造,在讲究“精细”的同时,也注重“制造”,并且把这种“制造”演化为“智造”,当下,推进智能制造成为中天科技精细制造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认为:“中天科技的目标不是打造智能工厂,而是要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工厂。”事实上,中天科技从2014年就启动了智慧工厂建设,时隔两年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天科技集团下属工厂已建立了核心数据库,实现了生产平台化、生产周期可控化、生产文档无纸化、生产数据集成化。

在中天科技,精细制造是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的两大发展战略,在这两大战略的推动下,标记“ZTT”品牌的中天产品已经销往海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竞争力与日俱增。

无独有偶,亨通光电也是精细制造的忠实践行者。“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促使中国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工厂的建设步伐。在这种大环境下,亨通率先提出“三化”战略,即以“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工厂智能化”持续提升亨通光电的智能制造水平。这就是精细制造的最好体现。

在亨通光电的“三化”中,生产精益化是重要内容。早在“三化”概念提出之前,亨通光电就已经基于生产精益化展开了理念宣贯和人才培养。而亨通光电推进生产精益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概念导入期,即将精益化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员工,为了更好地达到效果,亨通光电管理学院开设了生产精益化的课程;第二个阶段是精益化体系的建设,包括环境评价、安全评价、班组建设以及公司从上至下的精益化生产体系建设;第三个阶段就是将精益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相结合,打造具有亨通特色的智能工厂。

1508312377984151.png

事实上,亨通光电精益化生产三步走战略就是“精细制造”的良好体现,生产精益化的推进,已经给亨通光电的发展带来了益处。人员减少,浪费减少,生产效益提升,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不仅仅是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在精细制造上下功夫,长飞、通鼎互联等业内企业也或多或少的在精细生产上有所动作。对于光电线缆企业来说,怎样才能让扬帆出海一帆风顺?精细制造!唯有精细制造,才能造出精品,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念好“精”、“细”、“制”、“造”四字经

对于光电线缆企业来说,要想成功践行“精细制造”理念,就要念好“精”、“细”、“制”、“造”四字经。

“精”贵在“精益求精”。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最多,共有3146家,德国次之,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大量出现在这些国家?他们长寿的秘诀就是这些国家一直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企业生产应把精益求精意识贯穿到生产与管理的每一环节,从大事到小事,每一项工作都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全力打造企业精品产品、精品业务、精品管理。

“细”贵在一丝不苟。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丝不苟的作风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在空前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事事处处领先一步,首先要在质量上强人一等,“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搞管理、做生产的过程中,对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都不能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不能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而是要认真负责,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制”贵在制度创新。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摆脱企业的困境,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而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更高效的管理制度,综合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率。在日益注重精细化生产的今天,企业制度要向精细化方向迈进,让制度成为精细化生产的可靠保障。

“造”贵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为组织的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其重要性。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光电线缆行业来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无到有实现了质的突破,但行业集中度低、低端同质化竞争凸显、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仍客观存在,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高端产品开发、高端市场拓展成为必经之途,而技术创新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