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网IPv6改造号角吹响 规模化部署势在必行

2018/07/14 责任编辑:艾特 访问:5271

近日,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国广电、教育网等互联网骨干单位发布消息称已经完成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五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IPv6改造,累计开通IPv6网间宽带3.5Tbps,提前超额完成2018年度开通IPv6带宽不少于1Tbps的目标任务。这一消息的发布,标志着我国IPv6规模部署工作进一步推进。

此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骨干网使用的是IPv4技术,IPv4由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远落后于我国日益增长的互联网使用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而IPv6所拥有的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全面改造升级以及互联网需求不断增长,IPv6成为下一代IP协议是大势所趋,未来,我国也必将全面部署IPv6网络。

从国际IPv6网络发展状况来看,IPv6已经成为近年来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建设目标,有些国家甚至计划以IPv6为抓手,引领新时代下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发展。据了解,截止2017年,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16个国家陆续完成IPv6服务器架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敖立表示,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部署IPv6网络以及 307个运营商提供IPv6接入服务,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经济区域的IPv6网络。

从我国IPv6发展现状来看,在国家建设网络强国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号召下,三大电信运营商正积极全面推进IPv6的部署,以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在IPv6改造方面,中国移动已实现骨干网全部支持IPv6,并计划于2018年全面商用。其中,北京、河北等24省(142个城市)完成了LTE端到端改造,具备LTE IPv6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能力。67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支持IPv6,DNS系统支持IPv6域名解析与递归服务。开通了国际出入口50Gbps,开通了国内网间互联带宽762.5Gbps。此外,目前上市的LTE移动终端全部支持IPv6。今后中国移动将推动LTE与网络建设同步,要求核心网全面支持IPv6,从技术及商务多方面强力推动终端支持IPv6。

自从对IPv6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来,中国电信系统推进成效显著。其中,移动网已开通156个城市,共1.29亿用户;国内IP设备5500+台已开通双栈,城域网96%完成改造,开通用户870万;开通国际出口20Gbps。同时,完成了IPv6网络改造与开通、自营业务改造、产品及服务提供、运营体系升级,宽带网络设备基本完成IPv6相关改造,并实现了4G移动网络全部支持的目标。截至7月6日,中国电信在线IPv6用户已达7179万,计划七月底开通全部用户。未来,中国电信将积极推进自营业务的IPv6改造,提供全系列政企IPv6产品以及IPv6专线。

为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国联通也在升级改造IPv6相关服务,中国联通计划在2017-2018年全网规模部署IPv6。目前,中国联通LTE网络以及骨干网已经全面支持IPv6,城域网改造达到97%,接入网改造达到99%。北京、山东、广东、湖北等15省市LTE网络已开通IPv6数据服务,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湖北等省市已开启IPv6宽带、专线业务。中国联通全国共有333个IDC,其中267个支持IPv6,超大型、大型IDC已全部支持IPv6。此外,已经初步建立了IPv6业务受理、开通测试流程。在与互联网企业对接方面,中国联通于6月8日以及6月22日分别完成与阿里云以及百度的IPv6对接。中国联通计划2018年底LTE网络、固定宽带网络将全面部署IPv6,为移动用户、宽带用户、政企用户提供IPv6接入服务。

随着光纤光缆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宽带普及度逐渐提升以及国内互联网使用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网络升级成为必然。同时,5G商用进程加速,“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IPv6能拓展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将物与物紧密联系起来。此外,下一代互联网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重要引擎,IPv6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速规模部署已经迫在眉睫。敖立表示,到2025年,中国网络、应用、终端将全面支持IPv6,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IPv6规模部署,也会极大带动我国固定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改造。据预计,2018年底国内IPv6活跃用户数近2亿,2020年末达到5亿,到2025年,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以及流量规模要位居世界第一位。巨大的用户及流量增长,必将给网络基础设施带来巨大挑战,网络基础设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造与升级,届时,光通信企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