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海洋 蓄力掘金蓝色新兴产业——访亨通海装孙贵林总经理

2019/04/02 责任编辑:远山 访问:1666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浩瀚的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人类不断追寻的目标。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越来越深,海洋逐渐成为全球各国争先布局的战略领域。作为我国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服务商,亨通率先布局,专注于高端海洋装备工程技术及海底观测网技术领域研发,实现海底电力、通信系统集成,打造“智慧海洋”,助力“海洋强国”建设。近日,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通海装”)总经理孙贵林(简称孙总)接受了光电通信媒体专访,就海底观测网相关内容进行沟通交流。

1554171997434445.png

亨通海底观测网系统由岸基站、海底主接驳盒、海底次接驳盒、海底仪器平台以及海底光电复合缆组成,集水下大规模远距离输能、通信、监控和授时等核心功能为一体,可搭载水下传感器、高清摄像机、水听器阵列和智能锚系等各类探测设备,实现广阔海域和各类水体的大范围、全天候、长期、连续、实时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综合立体观测。

据孙总介绍,亨通海装能够提供江、河、湖、海各类观测系统解决方案,重点研发和生产海底接驳盒、水下观测节点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并提供相关水下工程技术服务。主次接驳盒,观测网的“神经中枢”!由钛合金制成,重量达数百公斤至数吨,最大工作深度达6000米,每平方米可承受水压6000吨。将布放在海底表面及海洋内用于科学观测的仪器连成网络,从而实现大功率远距离输能、分布式供电、感知信息采集和海量数据传输,完成对海底的远程智能监控。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岸基海洋观测系统、离岸海洋观测系统以及大洋和极地观测系统的海洋观测网基本架构。远海海洋观测系统主要是通过浮标进行海洋环境的监测,孙总表示,由于浮标需要依靠太阳能供电、卫星通信,供电能力较差、数据传输速率低,在连续阴雨天供电及大数据传输上存在缺陷。亨通海装研制的智能锚系,有效实现了锚系上下层之间的立体连续供电、实时数据传输。

1554172035134690.png

海洋观测网的应用十分广阔,涉及到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水下安防、海洋牧场、江河湖泊生态感知等多元领域。据孙总介绍,目前亨通海装已在舟山、吴江两地进行了海洋牧场、防灾减灾、水生态监测等业务。

近年来,亨通积极布局海洋装备领域,在海洋观测网的海底主基站、观测平台等组网接驳设备、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工器件和水下观测网的系统集成、工程施工等领域开展研究。2017年5月,亨通光电、同济大学合资设立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谈及公司近1年多的发展,孙总最欣喜的莫过于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他坦言:“公司目前有100多人,近一半都是研发人员”,“在海洋技术领域,亨通海装可以说拥有了最强的技术团队”。同济大学技术入股亨通,大量科研人员毕业后直接进入亨通海装工作,专注于海洋装备技术的研发。“技术转化为产品,这是亨通的优势”孙总直言。亨通海装与同济大学,产学研强强联合,布局高端海洋装备领域,携手做大做强海洋产业。

想要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合作很重要!孙总表示,想要深入海洋领域,还需政府、院校及企业通力合作。据悉,上海市政府牵头以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研院校与亨通海装、上海彩虹鱼等企业成立科研功能性转化平台,研发海洋装备产品,高效推动工程化及产业化,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作贡献。

海底观测网,作为一种可以长期持续实时观测的海洋观测系统,具有高度集成的军民融合系统产品特点,对于科学研究、深海观测、国防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国家海洋局印发《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海洋综合观测网络,初步形成海洋环境立体观测能力。建立与完善海洋观测网综合保障体系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海洋观测网运行管理与服务水平,基本满足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孙总表示,未来海洋观测网的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19年需求量有望提升,2020年-2021年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1554172075925640.png

跨越海洋,联通世界。亨通海装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奋进方向,深耕水环境监测领域的创新技术研发与资源整合,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海洋观测系统、海洋智能装备、江河湖泊生态感知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及系统集成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