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发展大势,凝聚产业力量 ——两会指引下的通信产业动力

2016/05/03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来源:《光电通信》杂志2016年3/4月刊

编前:决胜全面小康,“中国巨轮”强劲引擎。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分析大势、辨方向、聚共识,引领新常态、冲刺新目标的“中国动力图”越来越趋清晰,许多带有趋势性的积极变化,正在积蓄时代动力——新型城镇化激活中国巨大内需,开放新格局将重塑和拓展巨大外需空间,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已成“中国动力”之要。那么支撑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的动力究竟何在?

两会提更高要求,“提速降费”持续推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信息通信业再次成为两会热议焦点,时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政策执行的关键时间点,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两会代表提案,信息通信业都成重点话题,其中4G发展、“提速降费”、大数据等被多次提及。“过去一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落实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启动实施推动了产业创新升级;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促使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李克强总理高度肯定了信息通信业取得的瞩目成绩。在点赞4G的同时,总理对信息通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要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2016年要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

本次两会,“提速降费”成代表提案谈及最多的话题:奚国华委员提出的统筹协调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廖仁斌委员提出的电信义不容辞全力推进“提速降费”;马化腾委员提出的相比“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程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还需全面提升;李彦宏委员提案中的“提速降费”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国际社会及我国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用户降低资费的期盼相比“提速降费”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等均引人关注。显而易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宽带网络速度快慢,资费是否便宜,事关“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落地的大局,推进“提速降费”已经成为运营商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代表们也体会到运营商“提速降费”之不易,马化腾承认,“提速降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我要你降就能降,其中有成本的考虑;李彦宏则建议盘活专网资源,重新投入社会运营,助力“提速降费”目标早日实现。针对“提速降费”和运营商经营之间的矛盾,奚国华建议明确运营商的企业角色,从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局出发,在部署“提速降费”工作的同时,既要考虑市场实际情况、把握工作节奏,也要相应出台业绩和效益考核配套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持续发展。

智能连接将成下一轮通信掘金热点

两会期间,高速光通信传输网、量子通信、物联网建设等成为“十三五”战略规划重点。纲要中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十大重点战略工程及项目中特别强调了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为企业的商业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重构商业模式,建立云、管、端,软硬一体化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创造共享、共赢的生态圈,则成为企业增强发展竞争力的重要趋势。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上述领域一旦实现更多技术突破,市场空间将非常广阔。

有企业高管分析表示,在十三五规划的信息化新产业中,无论是网络的升级换代、智能终端、大数据,还是应用服务平台,这些都是企业可以参与其中的。如联想集团一年在研发方面,不包括“创投”要花费100亿人民币,在中国的企业中也是投入比较高的。未来物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的规模有可能上升到百亿台。因为“无设备不智能”。智能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对此,企业就应该把眼光和思路放得更开阔一点,在这之中寻找新的商机。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帅表示,根据行业发展的趋势,通信市场的价值将会由功能通信向智能连接迁移。通信技术的突破,必将带来IAT的大爆发。联想已经开始立足4G,在终端设备、通信管道、内容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5G布局,将整合并打通联想集团的“云服务”、“通信管道”和“终端设备”,全面实现设备、用户、网络、数据、服务的完美结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软硬一体的无缝智能连接体验。

Google的AI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与李世石的世纪大战一度吸引了世界眼球,智能连接必将成下一轮的通信市场掘金热点,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作为国内民营运营商,运营企业应积极拥抱智能连接大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和机遇。

创新注入发展动力,信息业走向明确

在3月5日提请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再次明确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给出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等方向发展。李克强分析称,中国政府打算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

值得一提的是,5G不仅入围“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十三五”草案明确,中国加快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并将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此外,规划还提出十余项涉及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项目,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支持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加快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应用,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构建国家网络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体系等措施。“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以及“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等措施和当前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吻合,被普遍认为将对我国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技术产业化,行业机遇开启

“十三五”期间,将是5G、量子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重要应用期,这意味着各种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渐开始大规模商用,并进入产业化阶段。多位两会代表委员认为,随着“十三五”规划中众多产业推进措施的落地,信息产业未来将进一步加速发展,产业机遇也将随之开启。“十三五”中国加快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并将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布局未来网络构架、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优化互联网架构及接入技术、计费标准,加强网络资费行为监管。“十三五“将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型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地区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提出将启动5G商用。据透露,工信部正式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2016至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阶段实施,最终到2018年完成5G系统的组网技术性能测试和5G典型业务演示。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均积极参与5G研发,已经在5G需求、愿景、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此外华为、中兴也在全力开发5G技术,这些技术将支撑移动连接的未来。“对比我们现在所处的4G时代和以前的3G时代,大家明显感觉到上网速度快多了,也方便多了。但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仍在继续提升,如果想看高清视频甚至3D,4G就不能完全满足了,所以还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向5G演进。”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说。

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如果要实现更多、更优的信息化应用,全球需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容纳2000亿级别的设备或机器,单单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这三项就需要连接近300亿设备。如此海量的设备涌入,网络的容量、速率、高可靠性如何保障?目前来看,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可担重任。以智能交通为例,规模应用后要确保交通运行有序,控制愈精准愈佳,4G的网络时延为数十毫秒,而5G则可优化到1毫秒,试想无人驾驶汽车反应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能减少多少交通事故?而《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对网络的高要求更是呼唤5G早日到来。“5G技术的演进,将提出新的空口设计、毫米波通信等新技术,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新契机,但我们在产品关键零部件自研,产品向高附加值转换,以及芯片、终端、认证等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终端公司董事长李连贵在全国“两会”期间如是说。事实上,前路的障碍比想象中更多。目前,适于移动通信的频谱资源已非常稀缺,而且5G候选频段的提出还需兼顾国际频率协调及5G产业化后的规模效应,调配资源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再如,在“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之间找到平衡也是一大考验。从3G和4G的发展来看,仅有主导的标准还不够,如果不能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融入国际主流标准,后续产业的“走出去”进程将遭到强大阻力。而且,如何充分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发挥协同作用,实现在5G时代“技术-标准-产业”的整体性突破亦是挑战重重。要破解这些难题,实现5G时代的引领发展,不仅产业各方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部门也要给予更多支持。

“如果制造业能实现有效供给,把13亿人规模的消费者留在国内,那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有两会代表称,要实现优质供给,最要紧的是全面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在这个过渡期中为了稳定就业,国家应对加工制造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真正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提升目标,实现产业升级。“改造不仅能对质量和产能进行全面提升,也能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从企业长久来看是非常值得的。现在很多企业宁可少要产量,也要提高质量。国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制造业提供有质量的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的角度就是要提高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抓住这一机遇,顺应消费升级的潮流,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和服务,打造知名品牌。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