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1〕130号)要求,工信部将拟入选的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进行公示。
名单中,全国范围内共计有673家企业上榜,其中光纤光缆行业企业有: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兰州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等。
盘点近年来获得绿色工厂称号的行业企业如下:
2017年9月,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榜。
2018年2月,工信部公布第二批绿色工厂名单,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2018年11月,工信部公布第三批绿色工厂名单,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上榜。
2019年9月,工信部公布第四批绿色工厂名单,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通鼎光棒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上榜。
2020年9月,工信部公布第五批绿色工厂名单,江苏通光信息有限公司、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上榜。
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近年来,随着绿色制造持续推进,相继有一批又一批的光纤光缆行业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足见行业企业在绿色标准、绿色设计和生产流程等方面实现行业领先,共同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绿色制造是推进“蝶变”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实现绿色制造既是《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亦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同时还是体现企业研发技术水平、产品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相关政策方面,《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统筹谋划、科学配置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基建等领域合作。
受政策层面引导,光纤光缆行业企业推动智能化升级改造,创新生产工艺技术,持续打造“绿色工厂”。近年来,行业企业创新布局,把绿色制造道路走深走实,加速“蝶变”升级,取得诸多进展。具体而言:
光棒技术方面,树立绿色环保的高标准,提升光棒产品合格率,推动新一代绿色光纤预制棒制造,行业企业走在前列。资料显示,光棒的外包层部分使用四氯化硅作为原材料,生产过程的盐水和含氯副产物难以处理,新型外部气相沉积(OVD)工艺,以及基于绿色光棒的合成核心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有效节省治污资金,实现绿色生产,精益生产。
此外,智能制造的应用成为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所在。部分行业企业加快在光棒方面智能化生产改造,成功实现光纤预制棒制造全过程智能化。通过搭建覆盖全公司的工业环网和办公以太网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车间执行制造等信息系统完全集成,打造出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新模式。
光纤生产方面,行业企业创新应用深度闭环生产模式,将光纤生产的副产物与其它化学品结合,如氯气可生产四氯化硅,烧碱与盐酸中和,变成氯化钠,实现变废为宝,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绿色循环生产还能给企业降低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光缆方面,近年来,行业企业致力于提升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从智能叉车到排线机械手减少人工干预,再到实现基于人、机、料、法、环的互联互通,借助5G+工业互联网,提高订单交付能力,减少库存,稳定产业链,带动光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
迎接“双碳”大考,彰显绿色品质。总的来看,绿色制造加速成为光纤光缆行业企业的“标配”,展现新时期下的高质量发展及创新成果,关乎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光纤光缆行业从国家“双碳”目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完成棒纤缆等环节的绿色升级改造,在提高产品竞争力、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将助推我国制造业的新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