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梦!千兆“破亿”带动FTTR应用普及

2023/04/27 责任编辑:swift

当下,为支撑超高清视频、云计算、智慧家庭、在线教育等应用普及,我国千兆光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1亿户,占总用户数的18.2%。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加,千兆用户已然突破亿级规模。

此外,我国已建成110个千兆城市,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工信部提出下一步将启动实施千兆光网“追光计划”,加强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带动“双千兆”应用规模化、多样化发展,这也意味着千兆网络接入用户还将有望继续攀升。

■ 运营商加快千兆光网覆盖

千兆宽带用户突破1亿户,表明我国千兆光网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千兆宽带入户的渗透率不断提升,FTTR等优质组网模式有望成为下一代家庭宽带升级中的重要演进方向。从近期运营商FTTR相关的招标集采项目中,亦能管窥运营商正加速推动FTTR联接,提高政企、家庭、商场楼宇等场景的FTTR覆盖率。

盘点近期运营商的FTTR招标项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正加大FTTR业务场景布局力度,推动FTTR网络在政企、家庭、沿街商铺、商务楼宇等场景的室内高速有线网络延伸和无线网络覆盖,相关集采无疑带动了FTTR设备,以及提供基础网络传输的光电混合缆需求。此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今年一季度以来先后启动2023年上半年全屋光宽带(FTTR)设备技术测试,以及2023年家庭FTTR设备集中采购项目常态化检测,后续的FTTR招标项目将再次释放FTTR设备和相关光电混合缆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三大运营商,中国广电也在加快千兆光网建设,提出“十四五”末期FTTH覆盖用户占比达到70%以上,在基本完成光纤化改造基础上,接入网向下一代50G PON方向演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和广电网络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全国一网的综合业务承载能力和宽带网络能力,加快完成骨干网络云化、光纤化、IP化改造。建设“五横五纵”向“七横七纵”演进的有线电视骨干网络。

另外,中国广电还持续推进干线光缆传输网络的建设,推动国家干线网络向RODAM/0XC全面升级,建设骨干网CBNET,致力于实现5G、宽带网络和数字有线电视网达到千兆级别的目标。在中国广电推动千兆网络建设的努力下,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楼宇建筑、商场等场景将带动FTTR部署需求。

■ 各省市加快千兆网络部署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多省市纷纷启动千兆网络建设,提高FTTR覆盖率,比较突出的是江苏省,5G用户渗透率接近四成,千兆宽带用户数量在全国率先突破千万,提前完成了2023年千兆用户增长目标。

江苏省围绕“网络强省”战略,统筹千兆光网和5G网络协同部署和应用,提出到2023年,江苏5G网络基本实现行政村级以上区域覆盖,千兆宽带用户达到900万户以上,建成10个以上千兆城市,打造10个以上千兆行业虚拟专网标杆工程,努力创建“双千兆”发展示范先行省。

上海市近期公布《上海市千兆光网建设应用“光耀申城”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年底,在建设规模上,全市每万人拥有OTN站点数达到3个/万人,实现家庭、企业、云网和算力的便利进入,打造无处不在的光连接;在用户规模上,全市FTTR用户数达到30万至40万,全光商务楼宇超过2000栋,采用全光组网的园区和企事业用户数超过1000家,新建工厂和改造场景100%使用千兆工业光网。

广东省近期发布《广东省光纤到房间(FTTR)全光Wi-Fi组网白皮书》,要求加速FTTR建设,推动千兆产业发展,促进广东省迈向绿色高效的全光新时代,加快实现更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20万个,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城市及重点乡镇进行10G-PON规模部署。到2025年,10G-PON及以上端口达到110万,千兆宽带用户突破900万户。

《安徽省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安徽省计划全面建成高水平全光网络,千兆光网将通达全省16个城区、县城和乡镇;建成超8万个5G基站,实现城市深度覆盖、乡镇及以上区域全面覆盖。

当前,高清视频、云计算、智慧家庭、在线教育等应用带来的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5G双千兆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千兆用户群体日益庞大。在我国推动千兆网络建设的背景下,FTTR提供低时延、多联接、超高速等服务,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网络的需求,带来更极致、智慧化的网络体验。在全国多省市政策刺激,以及运营商和相关厂商的携手努力下,我国FTTR应用群体也将保持增长趋势,FTTR相关的设备、线缆等需求将陆续释放。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