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4/05/27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138

5月27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发布《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嘉定区力争到2026年底,围绕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数字技术新引擎、科学研究新范式、城市智理新图景,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以下是《行动方案》部分要点内容:

主要目标

到2026年底,围绕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数字技术新引擎、科学研究新范式、城市智理新图景,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建成更高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城市新基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力争全市前列,进一步推动5G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布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着力构建本区“3+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建成更足动力的算力和数据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技术新引擎。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算力中心、区块链等设施,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算力支撑。持续完善大数据资源平台,推动实现各类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建成更强支撑力的创新基础设施,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目标定位,力争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成若干重点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建成更为多元的城市智能终端应用,打造城市智理新图景。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度融入经济、生活、治理各领域,建成若干个数字化应用示范场景,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主要任务

(一)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

1.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提高5G网络覆盖率。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合理规划通信基站、通信机房、通信管道等传统升级类信息基础设施,试点部署5G-A网络,支撑车联网的应用。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提高5G网络覆盖率及下载速率,提升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宽带服务能力,支持部署园区5G+MEC平台,提升通信配套设施集约化建设水平,助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全区5G基站总量超5500个,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率不低于95%,嘉定新城区域5G室外网络形成全覆盖,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不低于500Mbps。

2.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条主线”,协同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支持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30个以上标识解析深度应用场景落地。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能级跃升,打造2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带动不少于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3个以上标杆性智能工厂、50个以上示范性智能工厂、1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引领格局。

(二)建设云网协同的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

3.统筹谋划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布局和建设一批高性能算力中心,总算力规模超过1.5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加快已获得能耗指标的数据中心建设进度,应建尽建,新建数据中心单体机柜功率不低于6kw。鼓励数据中心的算力供给与本区重点产业布局相匹配,引导拟建、在建数据中心向“智算”倾斜,全区数据中心总机架数突破35000个,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40%。支持企业在新城区域、重点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布局边缘智算中心,优化配套基础设施部署,构建边缘算力供给体系。鼓励建设国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和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算力应用生态。

4.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推动数据中心加快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提升绿色能源利用水平。加快“小散老旧”数据中心改造升级,推动年均能源效率(PUE)高于1.5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型升级,鼓励中小型低效数据中心改造为高效边缘数据中心,降低数据中心PUE平均值。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平均值低于1.3,支持零碳数据中心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算效水平,实现数据中心向集约化、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三)建设数智融合的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

5.建设城市数字底座和数字孪生基础设施。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底座标准体系,建立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数字底座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探索5G、区块链、Web3、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在数字政务与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在安亭镇、马陆镇北管村等重点区域探索“虚拟服务现实、数据驱动治理”为特色的城市数字孪生技术,辅助城市管理决策,推动城市治理全要素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推进全区一体化政务数据综合运营,深化人口、社会公共信用、经济发展及空间地理业务库建设。高质量建设城运主题数据库,完善城运体系数据资源目录、治理标准与共享机制,赋能城市治理效能。

6.打造智能交通数据平台。加大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开放应用水平,在上海市率先建立“汽车众包数据+设施泛在感知”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感知体系,实现动态联网交通管控。实施交通信号机联网改造,建设统一信控平台,开展安亭镇、新城核心区等区域交通信号机升级改造。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实时分析交通态势,推演交通出行规律,形成自主式交通决策预案,为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提供依据,提升对动态交通需求的适应能力,切实提高交通效率。

8.构建元宇宙基础设施。依托元创湾、南翔游戏谷等阵地,综合应用AIGC、三维数字空间、虚拟数字人、AR/VR、区块链等元宇宙技术,打造交互式、情景式、沉浸式的元宇宙示范应用场景。支持元宇宙技术赋能汽车产业,围绕“元宇宙+智能座舱”、“元宇宙+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聚焦技术研发、场景打造、技术转化等环节,打造汽车元宇宙产业标杆和样板。依托“爱赏嘉定”数字化展示推广平台,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景区等文旅场所的数字化服务供给。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上海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搭建,支持行业主体依法开展数据采集和加工,引导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四)打造开放赋能的高能级创新基础设施

9.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开放。聚焦“0-1”原始创新突破,探索前沿技术的最优路径,加快推动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建设;围绕“1-10”科技成果转化、“10-100”产业化落地,支持协同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更好赋能“2+2+1”梯次结构分明的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10.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创新基础设施。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设计、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条,加快实现芯片国产化替代的系统攻关,推动智能感知、传感芯片等领域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快光量子芯片、关键芯片材料等未来芯片技术研究与应用,完善芯片产业链生态。聚焦生物医药前沿细分赛道,加快精准医疗和高性能医疗设备及器械的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实施生物医药园区联合体模式,鼓励企业与医疗机构开展关键技术领域联合攻关,建设瑞金医院国家级医学中心等创新平台。

此外,《行动方案》指出引导各类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投入,鼓励民间投资和外资参与建设。

内容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