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伴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成果“多点开花”,数实融合不断深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先后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措施,明确发展重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各地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等数字产业,推进集群化发展。一大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此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收入逐年攀升。2023年,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较2022年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较2022年增长20.3%;新兴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从2019年的10.5%提升至2023年的21.2%。
数字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383.7万余座,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6成,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4.65亿。截至2024年一季度,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2.9%。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
此外,先进技术、人工智能、5G/6G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同为数字经济的发展铺设了一条条宽广的高速公路,使得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更加高效便捷,为各种创新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可能。
日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十大趋势研判,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呈现出能力更强、结构更优、规模更大的发展格局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的发展趋势,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量质齐升,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加速构建,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机会场景和优渥的创新土壤。
对于数字经济如何实现更好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要深刻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基石,加强战略布局,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加快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经济动能,加快推进5G、千兆光网等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融合应用,发挥应用场景优势,为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强化数字经济保障,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大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研究制定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数据要素高质量流通应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规模。
本文来源:工联网ii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