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数字化“利器”硬核助力防汛救灾

2024/07/10 责任编辑:零落 访问:1341

今夏,梅雨季强势开场。在防汛抗洪保通信一线,不仅有大量铁塔抢修人员奋战的身影,也有许多“硬核”科技在发挥作用。在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的质效均大大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1720596136729474.png

"千里眼"紧盯汛情 巡险查险“心明眼亮

近日,湖南省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位于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的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大堤被撕开了一道超200米的口子。

决口不到1小时,中国铁塔湖南省分公司(简称“湖南铁塔”)就火速响应,派出应急防汛铁塔视频支撑团队出发赶往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调取团洲垸附近3路铁塔高位视频监控,助力相关部门密切观察决堤口实时情况、洪水流速等。为更好地观察决口,在现场断电断网的情况下,湖南铁塔仅用半天时间就开通决堤口附近2路摄像头。

1720596201585826.png

“找到了,这里是第二道防线!”大家看着屏幕上的防洪堤,长舒一口气,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朱毅具有丰富的防汛经验,他使用铁塔视联平台的全景展示地图,综合分析后找到大致防线位置。随着湖南铁塔工作人员调出附近点位,远程控制摄像头旋转,朱毅在旋转过程中精准指认了防洪堤,这个防洪堤位于团西村和团胜村之间,也是要坚决守住的“第二道防线”。

争分夺秒的胜利!7月8日22时左右,中国铁塔视联平台直击华容团洲垸决口合龙瞬间,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通过该平台调度洞庭湖大堤决口封堵合龙。通过各方力量不停歇持续推进封堵作业,合龙完成!

在防汛工作中,确保洪水信息的即时性与精确性是关键。“借助铁塔视联平台,我们能迅速捕捉到水位上涨等重要信息,也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展现实时监控情况,进而在洪水灾害发生时,通过平台能够迅速判断洪水的流向、流速和影响范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截至7月8日下午16时,湖南铁塔视联平台已持续保障71小时,达到前后端联合联动,提升了应急救援效率,为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黑科技”精准预测 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

实现精准高效的气象、水文预测,及早进行预警,是筑牢防汛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在北京永定河岸边,一座45米高的铁塔矗立着,在雨中守护着河道,它提前3小时就能准确预测降雨量,进行提前预警。

1720596511819069.png

这个“大个子”铁塔就是今年汛前首次架设的水利测雨雷达塔,由北京市水务局布设相控阵型测雨雷达完成组网并应用,中国铁塔北京市分公司(简称“北京铁塔”)承建,监测范围可实现永定河官厅山峡区域全覆盖。这样的铁塔在北京一共有3座,分别建在永定河岸边以及永定河流域的白草畔和东大坨的山顶,组成了一个三角监测区,实现了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以及北京主城区“云中雨”的超精细网格化监测。

“塔的最顶端有一台四方结构的监测设备,以40秒每圈的速度转动着,它会24小时持续扫描半径45公里范围内、垂直高度2公里内的液态水。” 据北京铁塔行业拓展部水利行业总监李昊达介绍,塔尖设备收集到的数据能通过塔底部的方舱传回后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分析。

无独有偶,5月21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首台测雨雷达塔建成并投入使用。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骨干工程,其坝址上游存在约1.7万平方千米无工程控制区域,地形为山地向丘陵台地过渡,具有洪水汇集快、演进复杂、人口设施密集等特点,亟须建设覆盖该区间的测雨雷达,从而提高雨水情监测预报能力。

该测雨雷达塔由中国铁塔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简称“广西铁塔”)承建,广西铁塔主要负责人带队,前后开展内部会议协调方案多达30余次。该塔与传统通信杆塔防雷有所差异,采用玻璃钢防雷材料,有效的隔绝雷击对雷达设备的损坏。2025年汛前,大藤峡工程3台测雨雷达将全部建成并组网运行,补齐第一道防线(即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防线)短板,助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监测感知网,进一步提高精准度,为数字孪生大藤峡提供可靠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

数字化赋能 助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代化

初夏的甘肃定西,昔日荒山今披绿装,葱郁的树林覆盖山峦,野花点缀其间,展现出勃勃生机。这片土地,曾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如今却成为了黄土高原治理的典范。

5月23日,2024年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会议在定西市安定区召开。通过山顶植树种草、山间修梯田、山下发展设施农业、山底建淤地坝拦泥蓄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该地成功实现了水土的稳固与生态的修复。

1720596464239086.png

淤地坝,这一古老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在定西焕发新生。自上世纪50年代起,淤地坝便成为拦截泥沙、增产粮食的关键。而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更是为淤地坝管理插上了翅膀。据中国铁塔定西分公司(简称“定西铁塔”)淤地坝智慧监测平台项目经理刘大伟介绍,定西铁塔与安定区水保站的合作,已经为14座淤地坝安装智慧监测平台。视频监控、雷达水位监测、雨量监测等设备的运用,让坝体水雨情尽在掌握。云广播系统的加入,更实现了与现场的即时互动,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我能用手机APP清楚看到淤地坝的基本信息、天气信息、人员闯入、水面漂浮物、机械施工,垃圾堆放等事件的告警。”在杨家庄淤地坝技术负责人董俊天认为,淤地坝智慧监测平台建设让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安定区已建成淤地坝173座,它们如星辰般点缀在陇中大地,总库容达7713.02万立方米,有效拦截泥沙,保护黄河水质。黄土高原正逐步披上绿装,以数字化的生态治理手段,绘制出一幅幅生态复苏的新画卷。

本文来源:中国铁塔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