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成果集中亮相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4/10/15 责任编辑:santaclaus 访问:1619

近日,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移动以“智焕新生 共创AI+时代”为主题参展。研究院聚焦“Basic6”科创计划,围绕算力网络、AI、5G-A、6G、空天地一体、量子安全、协同创新等领域展示我院本年度最新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CMRI_inside的科创影响力。

面向万卡智算集群的创新技术

展示多项智算关键技术,覆盖计算、存储、网络、软件全场景全链路智算技术创新。在计算方面,OISA全向智感互联是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原创提出的GPU卡间互联协议体系,贯通消息和内存语义,填补国内卡间开放互联技术空白。目前已经完成了OISA1.1的协议规范制定,正在设计OISA接口,向交换芯片和GPU芯片进行集成,本次大会也首次展示了OISA超节点服务器概念设计。在存储方面,中国移动制定智算中心多协议融合存储创新方案, 在哈尔滨超万卡智算集群业界首次大规模部署应用,支持文件、对象多协议语义无损互通,为智算中心提供统一存储底座,避免海量训练数据跨池拷贝耗时,使能大模型训练星期级效率提升。在网络方面,GSE全调度以太网技术,革新以太网底层机制,突破传统以太性能瓶颈,全面提升智算中心网络性能及可用性,今年,GSE1.0 已在哈尔滨超万卡集群规模应用,未来,GSE2.0将全面支持十万卡集群组网规模。在软件方面,中国移动创新提出混合异构算力跨架构通用基础软件技术-算力原生,并研发了全球首个跨架构通用基础软件平台—“芯合”。“芯合”在全球首次实现“智算应用一次构建,跨芯部署随需迁移”的运用模式,可提供应用跨架构开发到迁移部署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实现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典型智算应用在3家智算芯片间的一键部署和实时流转迁移,CUDA转SYCL转译率优于90%,迁移速率小于20秒,系统加速比提升1.5倍。

九天智绘·图片理解、九天智绘·视频生成、九天智绘·图片生成

九天视觉多模态大模型凭借自主研发的JTVLM架构,创新性地融合了多模态深度表征、精细化特征对齐与多层次自回归优化策略,引入P-LoRA跨模态训练方案,助力大模型在图像感知、检测、理解、推理等多样化下游任务中展现卓越性能,于MME榜单中感知任务位列第3,认知任务跻身前7,综合排名更取得第5的佳绩。在视频生成领域同样实现飞跃,荣登Vbench榜单榜首。该技术植根于九天自研的扩散Transformer去噪网络与3D VAE重建模型,对视频画质、连续性、文本与画面一致性等核心指标进行了全面精进。九天智绘视觉多模态大模型不仅能应用于内容创作、创意营销等场景,更深度服务智慧城市、交通、工业、等行业客户。

九天语荷·声音克隆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九天语音大模型,精心设计了离散化表征,最低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精准模仿任何人的声音,让合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真人一样自然。这项技术不仅能让在线教育平台上的课程听起来更生动,仿佛老师就在身边讲课,还能让虚拟客服的声音更加亲切,增强客户满意度。它支持跨语言克隆,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语言障碍。无论是在教育、客服还是改善无障碍沟通方面,声音克隆技术都能带来全新的个性化体验,并将于近期随个人助理的上线提供服务。

九天数童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提出业界首个专用于理解结构化数据的通用大模型——九天结构化数据大模型,创新实现跨领域的结构化数据表征建模、大模型多任务训练和推理框架,覆盖通信、交通、工业、金融营销、医疗等10+领域,实现行业通用。模型功能上集预测、分类、异常检测、表格理解等任务于一体,实现跨任务泛化;性能方面模型可支持多任务处理分钟级响应速度,可实现针对复杂表格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实时交互,目前支持通信、交通、能源行业等流量预测、指标异常检测、用户营销推荐和能耗优化等场景。

九天AI智能体

九天个人助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属贴身助理,实现久久陪伴。围绕用户的工作及生活,提供日程管理、会议助手、内容创作、个人信息整理、信息深度检索等服务,提高生产力,让每一刻高效运转;此外开放多个角色伴聊,能够倾听用户的烦恼和心事,提供情感陪伴,让开心变得简单。

九天大模型生态汇聚平台

九天生态汇聚平台链接大模型供给者和运营者,汇聚超百项基座及行业大模型、数据集及AI原生应用,集合模型体验、调优、部署、推理、评测全链路大模型开发工具,提供一站式汇聚、承载、及定制算网资源的模型派生等运营服务能力,为大模型技术的应用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并面向全集团、央企等产学研开放平台能力,助力合作央企和高效载体的通用智能创新,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升级。

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

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自发布以来,踔厉推进基地建设及创新应用孵化:建成1套应用创新全栈资源包:部署千卡高性能算力,沉淀海量高质量行业数据,汇聚“九天”及国内外多款高水平大模型,制定大模型应用创新标准。上线1套基地产业开放门户及差异化“CARE+”客户权益包,引入大型央国企、龙头企业、顶尖高校等多家生态伙伴。聚焦N个特色产业场景锻造应用、锤炼模式,联合合作伙伴发布首批区域优势标杆应用。

人工智能评测体系

中国移动牵头“国资智评”央企大模型评测体系建设工作,在国资委指导下,作为工作组组长单位,组织17家重点央企及电子标准院,开展央企大模型评测标准制定、评测基地建设、评测制度完善、评测组织实施等工作。首创“国资智评”大模型评测体系,评估方法论对标国际一流,得到业界充分认可;建设国资央企大模型评测基地,打造大模型一站式评测服务,后续拟定国资央企大模型白名单;打造“以大模型测大模型”的评测新范式,实现数据自学习、用例自编排、执行自适应,评测周期缩短90%以上;推出大模型评测领域首台端侧便携式评测仪,具备高可靠、轻量化、零门槛三大核心特点,为产业提供高效评测解决方案。

AI For Science

中国移动积极开展AI For Science(AI4S)赋能探索,从商用万卡集群中规划300P算力资源构建2+X节点的AI4S科学装置,提供面向科研领域的公共科研开放创新平台。AI4S科学装置集合大模型研发基础工具集、科学模型服务平台、生物蛋白等科学领域工具套件,在国产化芯片上提供端到端极简的开发流程,实现训练参数的可视化配置,科学智能体开发框架等功能和特性,让科研专家专注自身专业领域,提升科研模型研发效率。本次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携手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共同见证中国移动AI4S科学装置智算节点发布。

网络运行智能开放平台

落实“AI+”战略,中国移动坚定自主创新,瞄准网络+AI高阶运行智能技术,构筑以智能控制体为核心的训练及开放基座,供给模型、工具、环境三大核心能力:一为网络运行基础模型,为流量识别、用户画像等应用提供模型基座;二为网络数据治理工具集,高效实现多维网络数据端到端治理;三为网络开放验证环境,构建独立计算环境与数据沙箱使能网络AI快速应用。该平台可充分发挥创新、开放、安全的能力禀赋优势,深度赋能视频直播、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千行百业应用,创领网络运行智能新未来。

裸眼3D新通话

基于端侧AI能力的裸眼3D双向通话原型,是业内首次实现基于运营商基础通信网络的实时双向裸眼3D视频通话。结合VoLTE/VoNR视频通话,并在单目深度估计网络等端侧AI技术与柱状透镜结构3D显示技术的双重加持下,通话前视频彩铃、通话中的“点亮屏幕”及双向视频通话功能,均能够在手机原生通话中升级为裸眼3D版本,通话双方也可为对方发送“呼之欲出”的3D动画特效。裸眼3D通话是5G-A网业融合创新技术体系中面向个人业务的典型应用之一。研究院将持续加强与产业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适配沉浸式通信业务的网络架构及终端能力升级。

XR触感交互

在即将到来的6G时代,沉浸式通信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应用趋势,它将推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为了增强用户的现实感和沉浸体验,五感智能交互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移动研究院正探索触觉与视觉融合的新应用领域,致力于开发触感交互虚拟环境下的原型系统,用于在虚拟环境中实现触觉交互,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将触觉反馈传递给用户,从而提供一种多感官融合的交互体验。同时,研究院也将继续推动多感交互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并推动多感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无源物联网网络演进

蜂窝无源物联网是现有无源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依托蜂窝网络全程全网的管理能力,助力无源物联网实现海量连接、广域覆盖、极低成本等优势特征,赋能CHBG等领域全要素可感可连、资产全流程可管可控。此次展会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伙伴展出了业界最先进的产品原型全景图,包括微站,中继以及新型标签。通过空口、架构、算法等方面的创新,蜂窝无源物联网能够充分发挥蜂窝网络全程全网服务的优势,显著提升系统通信距离、海量标签接入效率、柔性分层组网能力以及融合定位和感知能力等。目前,相应原型系统已在工业产线管理、大型仓库管理,智能工厂全流程管理等场景下进行落地应用,受到较高关注。

无源物联网应用探索

无源物联网技术通过收集无线电波的能量,来为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提供能量,无源物联网设备因此可以在没有电池或电线的情况下工作,极大地扩展了物联网应用的可能性。本次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介绍了无源物联网丰富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包括能耗监测、养老看护、智慧商超等,为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展示了无源物联网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移动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无源物联网生态繁荣,为实现国家产业数字化战略贡献力量。

确定性网络

确定性技术是提供“无线”通信下“有界”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在5G从辅助生产到融入生产的应用能力过程中,中国移动以“确定性能极致服务、确定可靠全局保障、确定能力内生供给”为核心理念开展5G确定性技术创新。一是突破<10ms极致低时延,<1ms有界抖动的确定时延挑战,二是突破了端到端99.99%的确定可靠挑战,三是突破了跨域融通的网业融合难题。同时,研究院也展示了依托5G-A协同创新实验室,联合产业界研制的汽车焊接涂装产线样机,可以灵活实现车台、机器人的柔性控制,体现了网络、终端、甚至机械工艺制造方面的协同创新。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探索确定性技术演进及产品化路线,促进系列解决方案和标杆案例的构建,促进产业的共同繁荣。

天地一体手机直连卫星

天地一体化手机直连目标支持终端融合一体、连接全球无缝的信息服务能力。为最大化产业规模、最高效网络组织,要求天地一体支持架构、空口、频率、多轨四大融合关键技术,构建6G天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推动卫星和地面全方位融合,打造连接泛在、场景全面的立体式融合网络,加速星地融合产业发展进程,为大众客户和千行百业提供统一终端、一体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展出在高轨场景下实现的技术引领与产业开放,实现全球首个IOT-NTN实时语音实验室验证。以及在低轨领域中国移动01星所做的测试验证成果。同时,中国移动研究院还展出了NTN端到端相关设备,包括“中国移动01星模型”、星载核心网、星载基站、IOT NTN基站、NTN手机终端、NTN模组及NTN芯片。

5G-A通感一体

中国移动创新提出低频4.9GHz的通感一体技术路线,打造“四新”技术体系,引领产业开发全球首款低频通感一体基站,可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部署,面向低空场景单站覆盖距离可达1200米,感知高度超300米,达业界领先。已经在在深圳低空经济、杭州低空监管、云南机场、南京航道、江苏微形变等空海陆多个实际场景中成功进行了试点应用。

低空智联网

面向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城市巡检等典型低空场景业务需求,中国移动系统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攻坚低空通信、导航、感知、监管一体化技术,已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业界首个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白皮书。通信方面,攻关空地协同新组网、干扰控制新机制等关键技术,打造低空三维立体可靠覆盖;导航方面,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实现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构筑智能精准低空导航网;感知方面,持续攻关通感一体融合新空口、大张角新硬件等关键技术,实现通感一体性能最优;监管方面,实现人机识别溯源、航路划设优化等空域监管运营五大能力,打造业界领先的低空综合平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为低空经济提供坚实的数字信息底座。

6G智简网络

随着通用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了更高效支持社会级AI服务,解决现有外挂式、烟囱式设计方式存在的效率低、高复杂等问题,按需匹配千行百业的差异化、多样化场景需求,6G网络需要向智简方向发展,通过内在支持通感算智能力的开放和协作、端到端服务化设计实现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组合,将6G打造成智简开放基座,赋能千行百业。

6G试验装置

中国移动持续构建6G通感智算融合的试验平台,通过通算融合的异构硬件平台底座,实现底层资源的动态共享和弹性扩缩容;在一张网络集成通信、感知、计算、AI等多维能力,是通感算智融合的多维能力关键内核;通过端到端服务化设计实现服务、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组合,由此提供业务功能等按需组合的中枢能力。一是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网络内部具备通感算智多维融合能力;二是对外能够提供通感、通算智等多维按需服务。

6G智能体通信

6G 网络从万物互联迈向亿智互联,智能体通信网络成未来重要部分,同时也带来风险与挑战。为适应变化,中国移动提出 “三体四层五面” 的 6G 总体架构及三大机制。架构使能智能体信息服务,通信机制管控隐性流量,组网机制实现多级动态组网,安全机制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为 6G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量子通信服务体系

中国移动始终重视科技创新,面向“量子+”业务多样化、用户规模化发展需求,原创提出“四层五融入”量子通信服务体系,并与密码基础设施相融合,形成完善的“量子+”产品服务体系,为各省提供量子安全基础能力支撑。本次大会展示的量子高清密话产品是中国移动在量子安全领域探索的成功案例,它采用量子密钥及对称密码技术对话音内容进行端到端加密保护,为用户提供商密级高清语音安全通话服务。该业务现已在全国范围开展试商用,面向党政军、央国企等高安全通信需求客户推广,助力网络安全国家战略发展。

协同创新基地

协同创新基地作为中国移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的重要平台,重点展示了1+3+N全国总布局和节点定位,以及领域实验室和科学装置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并汇集了各节点共二十余项最新科创成果与落地试点案例,系统宣传了1+3+N各节点实验室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成效,受到参访领导及媒体和观众的关注。

无线网络产品

中国移动研究院、设计院和紫金院组成项目制联合体,聚焦优势力量打造“灵云”5G云基站系列产品,推出成本可控、多样定制、云化算力的自研产品。本次展示的业界首套核心器件全国产化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商用云基站,其中集成了中国移动自研的国之重器破风“8676”。在行业生态布局方面,计划推出基于通用硬件平台及无线云能力组件的5G通算智云基站,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快速重构站内算力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为5G基站构建新价值赛道;低成本室外型皮站基于扩展型皮基站架构,集成度高、造价低、配套省、开通快;5G家宽双千兆融合接入设备结合5G扩展型皮基站和家宽OLT传输网络,研发打造了低成本无线与家宽融合产品,有效应对ToC与ToH 入户最后10米的无线深度覆盖问题及家宽覆盖问题;高铁“比萨”天线通过天线姿态调整技术及安装优化装置,有效解决了高铁5G存在覆盖不连续等痛点问题,提升高铁线路覆盖连续性;轻便一体式卫星基站将高通量卫星站、基站和WIFI融合一体,易运输、自开通、高速率,适用于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智能追焦天线可实现天线波束指向的远程灵活可调;畅优宝无线网络信号增强器提出“异构交叉”低成本覆盖单元共硬件平台架构,可提升站点网络速率,降低站点建设造价;“海舟宝”面向5G海域超远覆盖需求,提升舱内信号覆盖质量,扩展海岸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核心网络产品

“灵耀”智能网卡是面向网络云发展面临虚拟化资源损耗与性能瓶颈、电信级流表需求以及智能网卡产业封闭难题,打造符的合网络云发展要求的电信级智能网卡产品及生态体系,具备自主、标准和开放三大优势,解决网络云瓶颈问题,助力打造网络云坚实底座。在面向多样化的5G专网市场需求,中国移动积极打造高质量、自主可控的“移研果核”5G核心网产品体系,在技术、产品、方案上取得突破创新,5G专网一体机作为“移研果核”成果代表,以业内首创极简形态的超轻量化专网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快速部署、高质量的端到端5G网络,在5G教培、文娱、5G应急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为专网市场注入新体验。

芯片墙

中国移动在网络设备核心短板芯片攻关中取得突破,并着力打通研发、测试、应用环节,牵引多款芯片实现商用。其中,标志性成果破风8676,已在14家设备厂家的30余款无线设备中集成,累计销售8万余颗,并在我国安徽、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份,以及“一带一路”伙伴国家赞比亚、老挝、柬埔寨启动商用部署,实现了从“书架”到“货架”的快速应用转化。同时,中国移动还率先对尚在优化的攻关芯片进行集成验证,加速其成熟。系列举措将有力促进芯片的技术成熟与应用落地。

本文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