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

2025/05/28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45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赋能转型升级作用不断显现。

2017年推出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加速赋能行业转型升级。最新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标识解析注册量突破6500亿个,连接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具体成果来看,我国工业数字化和生产率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工业数字经济占数字经济比例明显上升,由2017年的17.3%提升至2023年的23.3%。工业数字化投入产出效率显著提升。2017年以来,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的提升超越服务业,2017年—2023年提升1.17倍。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生产率贡献逐年攀升,2017年—2022年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平均提升8.8个百分点。

以5G为突破口,通过工业无线(5G)、工业以太网(TSN)、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我国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连接,带动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创新发展。我国已建设1.85万个工业5G项目,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在制造业、采矿、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孵化延伸等新模式广泛普及,有力促进企业的提质降本增效和创新。

据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数据、模型、知识、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集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本文来源:中国工信新闻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