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即将结束,国内三大运营商与光纤光缆上市公司陆续交出上半年成绩单。从整体来看,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既有企稳回暖的积极信号,也面临结构分化、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
与去年三大运营商光缆集采近乎停滞不同,今年三大运营商陆续启动和完成大宗光缆集采工作,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尽管集采规模与价格未达预期,但在供需失衡背景下已属现阶段最优解。根据行业分析机构CRU的预测,今年三大运营商集采量将超2.12亿芯公里,接近2021/2022周期峰值。同时预测2025年中国光缆总需求为2.33亿芯公里,同比降幅收窄至2.2%,需求趋于稳定。
从光纤光缆企业半年报来看,行业整体营收呈回升态势,主要受益于上半年运营商集采的拉动。但企业间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如长飞、亨通、中天、烽火等凭借技术实力和规模优势,不仅在中标份额上占得先机,更在AI赋能制造、新产品布局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动力。这些企业通过“灯塔工厂”建设、AI质检、智能制造等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在G.654.E、空芯光纤、多芯光纤等新型高端产品上加快突破,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不久前举办的深圳光博会,进一步印证了光纤光缆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空芯光纤、多芯光纤、1.6T/800G光模块等新一代产品成为展示焦点,长飞在展会现场完成100km空芯光纤链路测试,实现0.089dB/km的超低衰减性能,预示着空芯光纤逐步走向规模应用的未来。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光缆制造,而是面向AI智算、数据中心、全光车载、城市感知等多元场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从制造向“智造+服务+解决方案”转型。
展望下一阶段,光纤光缆行业企稳趋势明确,但增长动力正在结构性转换。基础产品市场难以再现大幅扩张,甚至可能逐步收缩,企业若仍依赖传统光纤光缆产能,将面临盈利持续下滑的风险。未来的竞争力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能否在空芯光纤、多芯光纤、特种光纤等方向取得突破,能否以AI与数字化重塑生产流程,能否快速响应算力、AI与智能化带来的新需求,将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尽管第四季度历来是产销旺季,但在运营商集采价格下行、传统需求增长乏力、宏观经济仍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今年四季度的结果或许仍需谨慎观望。短期来看,市场格局虽不会发生剧烈变动,但中长期而言,随着技术路线分化、产品结构升级,头部企业与跟随者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光纤光缆行业或将在创新驱动下迎来新一轮格局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