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这些重要论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压舱石”,更是我国制造业安身立命的基本盘,其提质升级关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全球市场竞争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智技术已成为重构产业形态、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变量,正以全方位、全链条的渗透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让“老树发新芽、旧业焕新机”,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成效显著。农业迈向现代化,从“靠天吃饭”的被动应对转向“知天而作”的主动调控,“四情”监测设备化身农田“感知神经”,精准破解传统农业信息滞后、决策粗放等痛点;智能制造加速推进,从智能传感器、工业大脑到远程运维、柔性生产,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服务业逐浪数智化,从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到经营模式、平台开发等,传统服务业通过数智技术重构价值链条,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实践证明,数智技术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金钥匙”,推动传统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有效催生了现代产业的新形态、新模式,助力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站在“十五五”发展的新起点,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仍需提档加速、向深向实。信息通信业作为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要进一步加强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作用,推动技术应用从产业外围向核心环节延伸,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拓展,提高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
筑牢数字底座,铺就产业升级“信息高速路”。信息基础设施是以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和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多地建成单体万卡规模智算集群;工业互联网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向“十五五”,信息通信业要适度超前建设5G-A、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6G网络技术研发等,构建适配数智化转型的全方位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稳定、更高效、更普惠的数字底座。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强化全链条深度赋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能,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信息通信业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5G、算力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当前,特别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化算力供给,加快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高速互联等技术,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攻坚算法模型,加强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研究,突破类脑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我国工业数智化水平整体提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
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不能靠企业的“单打独斗”,更需要产业链的协同跃迁。信息通信业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创新生态,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技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托数智技术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既降低东部发达地区企业生产成本,又带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能级跃升,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推动我国传统产业标准与国际接轨,激活品牌内生动力,拓展国际市场影响力,让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起新航。面向“十五五”的宏伟蓝图,信息通信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数智化优势,持续将数智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产业转型的全过程、全链条,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信息通信力量。
本文来源:人民邮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