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匿名 (未验证)
2013/08/02
作者: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上海市通信学会第2、3、4届理事,光通信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学会第4、5、6届委员,光电线缆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惯性学会第1、2、3届常务理事。电子工业部元器件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同年进入23所工作,1978年任工程师,1981年任副总工程师,1988年任教授级高工。1980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2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76年起从事光纤光缆及光通信技术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负责完成的紧包二次被覆光纤、骨架型低损耗光缆研制及单芯软光缆等课题,分别获四机部优秀科技成果奖(1982年)和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研制完成的光缆应用于多项军用光纤通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为××工程配套的光通信系统于1986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
1981年以来先后发表了低损耗光缆研制、束管型光缆、单模光纤及器件的发展和应用等二十余篇论文,主编信息传输线及应用(1986年出版,两主编)并撰写光纤光缆篇,分别为大百科全书和邮电百科全书撰写光纤光缆词条及光无源器件词条。
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同年进入23所工作,1978年任工程师,1981年任副总工程师,1988年任教授级高工。1980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2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76年起从事光纤光缆及光通信技术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负责完成的紧包二次被覆光纤、骨架型低损耗光缆研制及单芯软光缆等课题,分别获四机部优秀科技成果奖(1982年)和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研制完成的光缆应用于多项军用光纤通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为××工程配套的光通信系统于1986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
1981年以来先后发表了低损耗光缆研制、束管型光缆、单模光纤及器件的发展和应用等二十余篇论文,主编信息传输线及应用(1986年出版,两主编)并撰写光纤光缆篇,分别为大百科全书和邮电百科全书撰写光纤光缆词条及光无源器件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