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匿名 (未验证)
2013/08/30
作者:陆秉义 柯旋 陈树彬 张志斌;邹锋
一、引言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通信光网络的建设重点正由骨干网向城域网、用户接入网转变。正由于FTTx的迅猛发展,G.657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截止波长作为单模光纤所特有的参数,它给出了保证单模传输的波长范围,是单模光纤最基本的参数。因此,包括G.657光纤在内的所有单模光纤,无论设计还是应用,都十分重视此参数,对这项参数的测试更加备受关注。
依据GB/T 15972.44-2008的规定,光缆的截止波长λcc有两种测试方法,方法A为“用未成缆光纤测量”,方法B为“用已成缆光纤测量”。以上两种试验方法均基于传输功率法。可以通过两种参考扫描技术(分别为弯曲参考技术和多模参考技术)得到参考传输光功率的光谱曲线。这里容易产生一个疑问,既然G.657光纤是一种抗弯性能良好的光纤(其宏弯特性见于表1),对小弯曲半径不敏感,那么使用弯曲参考技术(即绕圈)是否会起作用呢?另外在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时,PK2200型多参数测试仪提示需要将多模光纤绕几个直径2cm的圈,那究竟需要绕几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团队作了一些测试研究。
二、截止波长的测试方法
理论截止波长是单模光纤中仅有基模(LP01)传输的最短波长,而在评定光纤的传输性能时,测量在应用条件下的截止波长比理论截止波长更实用。
当光纤中的模大体上被均匀激励的前提下,包括注入较高次模在内的总光功率与基模光功率之比随波长减少到0.1dB时所对应的较大波长就是截止波长。
如上所述,测定光缆截止波长λcc有两种测试方法,其中方法A的“用未成缆光纤测量”为光缆截止波长的基准试验方法(RTM)。扫描技术-弯曲参考技术是将被测单模光纤绕成一个半径较小的圈,以带有这样一个小圈的单模光纤的传输光功率谱作“参照”传输光功率谱;多模参考技术是以短段多模光纤的传输光功率作参照光功率谱。另一方面,测量光纤或者光缆截止波长的试验布置也有多种方法,如图1、图2所示。

图1 测量光缆截止波长的试样布置
三、本文在测试时选取了5种来源不同的G.657光纤,分别命名为光纤1~5,使用未成缆光纤来测量光缆截止波长,使用图1所示的试样布置方法;而测量光纤截止波长使用的是图2所示的试样布置方法。
1、光纤截止波长的测试
(1)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
截取2m光纤,按照图2所示的圆形轴芯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弯曲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2。
截取2m光纤,按照图2所示的圆形轴芯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3。
(1)2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
截取22m光纤,按照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弯曲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4。
(2)2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
截取22m光纤,按照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5。
四、测试结果的分析
从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光纤的截止波长还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光纤1、2表现行为与光纤3、4、5不一致,使用弯曲参考技术均不能测试出其截止波长,而需使用多模参考技术。表6为5种G.657光纤的弯曲性能。

图6 光纤3端面成像图
五、结论
从测试结果来看,多模参考技术适用于5种来源不同的G.657光纤光缆截止波长测试,为了测试的方便,可以选择绕1个2cm圈。而弯曲参考技术不适用于带有“大圆环”的G.657光纤,而不带有“大圆环”的G.657光纤可使用此测试方法,并且在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时发现随着绕圈直径的增大其测试峰高明显降低,当绕圈的直径大于R2dB时,此时ΔAb<2dB,所测试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当绕圈的直径大于R1dB时,此时ΔAb<1dB,PK2200显示为“Not Found”,无法读数。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通信光网络的建设重点正由骨干网向城域网、用户接入网转变。正由于FTTx的迅猛发展,G.657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截止波长作为单模光纤所特有的参数,它给出了保证单模传输的波长范围,是单模光纤最基本的参数。因此,包括G.657光纤在内的所有单模光纤,无论设计还是应用,都十分重视此参数,对这项参数的测试更加备受关注。
依据GB/T 15972.44-2008的规定,光缆的截止波长λcc有两种测试方法,方法A为“用未成缆光纤测量”,方法B为“用已成缆光纤测量”。以上两种试验方法均基于传输功率法。可以通过两种参考扫描技术(分别为弯曲参考技术和多模参考技术)得到参考传输光功率的光谱曲线。这里容易产生一个疑问,既然G.657光纤是一种抗弯性能良好的光纤(其宏弯特性见于表1),对小弯曲半径不敏感,那么使用弯曲参考技术(即绕圈)是否会起作用呢?另外在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时,PK2200型多参数测试仪提示需要将多模光纤绕几个直径2cm的圈,那究竟需要绕几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团队作了一些测试研究。
表1 B6类单模光纤的宏弯特性
| 条件 | 单位 | 技术指标 | ||||
| 弯曲半径mm | 圈数 | A类 | B类 | |||
| 1550nm宏弯损耗最大值 | 1625nm宏弯损耗最大值 | 1550nm宏弯损耗最大值 | 1625nm宏弯损耗最大值 | |||
| 15 | 10 | dB | 0.25 | 1.0 | 0.03 | 0.1 |
| 10 | 1 | dB | 0.75 | 1.5 | 0.1 | 0.2 |
| 7.5 | 1 | dB | — | — | 0.5 | 1.0 |
理论截止波长是单模光纤中仅有基模(LP01)传输的最短波长,而在评定光纤的传输性能时,测量在应用条件下的截止波长比理论截止波长更实用。
当光纤中的模大体上被均匀激励的前提下,包括注入较高次模在内的总光功率与基模光功率之比随波长减少到0.1dB时所对应的较大波长就是截止波长。
如上所述,测定光缆截止波长λcc有两种测试方法,其中方法A的“用未成缆光纤测量”为光缆截止波长的基准试验方法(RTM)。扫描技术-弯曲参考技术是将被测单模光纤绕成一个半径较小的圈,以带有这样一个小圈的单模光纤的传输光功率谱作“参照”传输光功率谱;多模参考技术是以短段多模光纤的传输光功率作参照光功率谱。另一方面,测量光纤或者光缆截止波长的试验布置也有多种方法,如图1、图2所示。

图1 测量光缆截止波长的试样布置

图2 测量光纤截止波长试样方法——圆形轴芯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弯曲参考技术或者多模参考技术进行截止波长测量时,要根据曲线形状按照图3(用弯曲参考法)和图4(用多模参考法)中所示的方法确定截止波长最终试验效果。

图3 用弯曲参考法测量截止波长

图4 用多模参考法测量截止波长
三、本文在测试时选取了5种来源不同的G.657光纤,分别命名为光纤1~5,使用未成缆光纤来测量光缆截止波长,使用图1所示的试样布置方法;而测量光纤截止波长使用的是图2所示的试样布置方法。
1、光纤截止波长的测试
(1)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
截取2m光纤,按照图2所示的圆形轴芯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弯曲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2。
表2 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测试结果
| 厂家 | 测试项目 | 绕圈的直径/cm |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光纤1 | 截止 波长 /μm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 光纤2 | 1267.71 | 1276.30 | 1259.86 | 1236.83 | 1245.65 | Not Found | 1247.20 | 1256.34 | Not Found | |
| 光纤3 | 1299.98 | 1298.59 | 1299.86 | 1299.99 | 1299.42 | 1299.81 | 1299.94 | 1299.40 | 1303.45 | |
| 光纤4 | 1275.01 | 1273.73 | 1274.91 | 1274.31 | 1268.70 | 1269.09 | 1275.31 | 1273.13 | 1269.60 | |
| 光纤5 | 1335.39 | 1330.92 | 1329.05 | 1329.40 | 1332.23 | 1337.85 | 1338.31 | 1329.16 | 1337.61 | |
从测试结果来看,对于光纤1光纤来说,使用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无法测试出光纤的截止波长;而光纤2光纤测试数据较离散,而且其测试图像ΔAb<2dB,按照标准GB/T 15972.44-2008的要求,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而光纤3、4、5的光纤使用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截止波长测试结果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就绕圈的直径而言,从2~10cm,光纤的截止波长接近,可以认为在测试中可以随意选择一个绕圈的直径。
(2)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截取2m光纤,按照图2所示的圆形轴芯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3。
表3 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测试结果
2、光缆截止波长的测试| 厂家 | 测试项目 | 绕的圈数/圈 | ||||
| 1 | 2 | 3 | 4 | 5 | ||
| 光纤1 | 截止波长/μm | 1283.39 | 1283.26 | 1278.86 | 1281.18 | 1279.51 |
| 光纤2 | 1299.18 | 1304.62 | 1298.63 | 1299.16 | 1293.79 | |
| 光纤3 | 1308.80 | 1304.73 | 1308.47 | 1309.02 | 1307.22 | |
| 光纤4 | 1272.39 | 1270.97 | 1274.29 | 1271.42. | 1271.94 | |
| 光纤5 | 1233.50 | 1233.97 | 1331.11 | 1328.10 | 1333.34 | |
从测试结果来看,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截止波长测试结果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就绕圈的圈数而言,从1~5个圈,光纤截止波长接近,为了测试的方便,可以选择绕1个2cm圈。
(1)2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
截取22m光纤,按照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弯曲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4。
表4 2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测试结果
| 厂家 | 测试项目 | 绕圈的直径/cm |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光纤1 | 截止波长 /μm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 光纤2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
| 光纤3 | 1234.73 | 1236.77 | 1234.13 | 1234.38 | 1235.46 | 1234.88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
| 光纤4 | 1181.59 | 1183.23 | 1181.65 | 1182.01 | 1179.86 | 1179.21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
| 光纤5 | 1188.98 | 1196.34 | 1196.37 | 1196.07 | 1191.86 | 1189.99 | Not Found | Not Found | Not Found | |
从测试结果来看,对于光纤1、2光纤来说,使用22m光纤+弯曲参考技术无法测试出光缆的截止波长;而光纤3、4、5光纤表现行为基本一致,其测试峰高明显随着所绕的圈直径的增大而降低。
由此可以推断对于光纤3、4、5光纤来说,存在某一个绕圈的直径R2dB,当绕圈的直径大于R2dB时,此时ΔAb<2dB,所测试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也存在某一个绕圈的直径R1dB,当绕圈的直径大于R1dB时,峰高值<1dB,PK2200显示为“Not Found”。(2)2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
截取22m光纤,按照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试样布置,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测量λcc,具体测试结果见于表5。
表5 2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测试结果
| 厂家 | 测试项目 | 绕的圈数/圈 | ||||
| 1 | 2 | 3 | 4 | 5 | ||
| 光纤1 | 截止波长/μm | 1240.49 | 1244.41 | 1246.42 | 1246.80 | 1248.53 |
| 光纤2 | 1219.81 | 1218.65 | 1217.69 | 1218.20 | 1218.16 | |
| 光纤3 | 1232.86 | 1232.38 | 1231.71 | 1231.18 | 1230.03 | |
| 光纤4 | 1180.98 | 1178.37 | 1178.93 | 1179.01 | 1179.21 | |
| 光纤5 | 1190.84 | 1195.11 | 1198.35 | 1197.82 | 1198.12 | |
从测试结果来看,对于5个厂家的光纤,使用22m光纤+多模参考技术均能测试出光缆的截止波长,并且如同光纤的截止波长,就绕圈的圈数而言,从1~5个圈,光纤截止波长接近,所以使用多模参考技术测试光缆的截止波长时,可以考虑绕1个2cm的圈。
四、测试结果的分析
从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光纤的截止波长还是光缆的截止波长,光纤1、2表现行为与光纤3、4、5不一致,使用弯曲参考技术均不能测试出其截止波长,而需使用多模参考技术。表6为5种G.657光纤的弯曲性能。
表6 5种G.657光纤的弯曲性能
| 项目 | R=10mm,1turn | R=7.5 mm,1turn | ||
| 1550nm | 1625nm | 1550nm | 1625nm | |
| 光纤1 | 0.013 | 0.044 | 0.033 | 0.048 |
| 光纤2 | 0.018 | 0.050 | 0.118 | 0.179 |
| 光纤3 | 0.012 | 0.050 | 0.199 | 0.732 |
| 光纤4 | 0.240 | 0.873 | 1.441 | 2.589 |
| 光纤5 | 0.460 | 1.458 | 1.472 | 3.298 |
从表6可知光纤1、2的弯曲性能优于其他三种光纤,特别是在小弯曲半径方面,而光纤1的弯曲性能又是最好的,由此可见G.657光纤的弯曲性能对于测试截止波长时光纤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光纤1、2端面图像明显不同于光纤3、4、5。光纤1端面成像图如图5所示,光纤2与其类似;而光纤3端面成像图如图6所示,光纤4、5与其类似。由此可见光纤1、2明显带有一个“大圆环”,从测试的数据上看,这种结构的光纤明显抗弯性能较好。

图5 光纤1端面成像图

图6 光纤3端面成像图
从测试结果来看,多模参考技术适用于5种来源不同的G.657光纤光缆截止波长测试,为了测试的方便,可以选择绕1个2cm圈。而弯曲参考技术不适用于带有“大圆环”的G.657光纤,而不带有“大圆环”的G.657光纤可使用此测试方法,并且在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时发现随着绕圈直径的增大其测试峰高明显降低,当绕圈的直径大于R2dB时,此时ΔAb<2dB,所测试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当绕圈的直径大于R1dB时,此时ΔAb<1dB,PK2200显示为“Not Found”,无法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