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战略东风实现制造业升级改造

责任编辑:光电通信 2016/05/26

 近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包,力争通过3年努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这是我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又一大政策,也凸显出我国政府对于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重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瑕不掩瑜,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旧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方式粗放等。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大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也是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的原因所在。

政策东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制造业的改造升级。2014年12月,国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文件,自此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开始部署。

《中国制造2025》规定要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三步走是中国迈向制造业大国巅峰的希冀,也是中国政府雄心勃勃的体现。

《中国制造2025》将努力的方向放在五个方面: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从中不难发现,政府倡导的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依靠高端、智能来征战未来制造业市场。

历经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方向与政策的支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从中国制造2025理念推出至今,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于2016年4月11日印发《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2016年要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形成关键领域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同时,《实施方案》还部署了2016年的具体工作。将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新模式试点示范。

如果说颁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改造上迈出的第一步,那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就是续篇,是国家在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上所体现出的执行力。

无独有偶,在推进制造业改造升级上,我国政府频频出手,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于2016年3月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并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这也是中国在推进制造业升级上的又一大手笔,它体现出的是中国在制造业升级上的一大方向,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要向智造转变

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争夺和转移已经展开,中国要继续以世界工厂立足,需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提高生产力、品质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企业转向自动化、特别是高科技主要推动力。随着4.0工业时代的来临转智的拐点,进行产业升级,进入更高端的制造业,已成必然。它是制造技术发展,特别是制造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自动化和集成技术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把智能化改造工程作为十个重大工程包之首。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要依托系统设计集成企业,联合制造、软件、互联网等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围绕设计制造全过程建立智能制造技术验证体验中心等。《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在不断重申智造对于制造业升级改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智能化是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和新动力。江苏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智能化改造是对纺织企业整体生产和运营方式的全面改造,将大幅提升行业协同创新、精准制造、精细管理的水平。

智能化是中国政府在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过程一直在强调的。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要做的就是把先进的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得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日趋智能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降低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反馈。在这一时代,整个社会都在迈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制造业要想完成升级,也要完成工业化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企业要做的是把《中国制造2025》、《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等一系列的制造业升级改造政策与互联网+战略深度融合起来,正如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认为的那样,推动高新技术实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关键在于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在工业化于信息化的融合上,富通就一直在杭州探索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施光通信工业4.0项目,打造杭州制造的升级版。王建沂介绍,该项目将以探索和实践光通信+互联网模式为目标,运用人机互动、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三者融合,形成机器自主者的智慧制造,确保质造,降低成本、效益最优,实现产品升级和工艺装备的升级,从而打造最具经济性、成本最优、最科学、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模式。

 

这样做直接带来的好处是富通集团的生产效率将提升一倍,而人力成本可以节省一半。富通集团的做法体现的不仅仅是光电通信行业要这么做,这也是传统制造业的必然抉择。

国家在制造业升级改造政策上的推动给制造业带来的是一股全新的空气,正如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新宇所说:国家顶层战略的制定为工业设计领域注入一剂强心剂,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应该从工业设计开始,我国多年来装备制造业从山寨商品以廉价劳动力换取回报的方式最终将退出历史的大舞台。时代在变,制造业也应该完成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使产业真正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如此,制造业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