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明确了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重点产品提质升级、促进重点行业优质发展、提升质量公共服务效能、完善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品牌建设等七方面重点任务。
在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方面提出,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深化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持续推广《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挖掘一批带动性强、可复制推广的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导企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在推动重点产品提质升级方面提出,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制造业可靠性水平提升、提高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和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落实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低空装备等领域政策措施,支持仪器仪表、农机装备、航空等领域高端关键零部件质量攻关,加强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研制,促进先进团体标准转化为行业或国家标准,带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
在促进重点行业优质发展方面提出,夯实产业质量发展基础、开展制造业“三品”工作、增强产业发展载体质量竞争力。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推进先进质量标准实施、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公共服务,打造管理协同、资源共享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形成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培育形成更多质量优势突出、具有显著引领力的产业集群和优质企业。
在提升质量公共服务效能方面提出,强化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功能、发挥质量公共服务机构作用。修订《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新核定一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指导实验室强化检验检测、质量诊断、质量改进、试验验证、标准研制、质量共性技术创新等功能。
在完善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方面提出,建立质量发展监测体系、提升质量人才素养。加强质量发展形势研判跟踪,开展质量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应用,构建制造业质量水平指数,探索建设工业质量大数据平台,加快质量数字地图建设。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进质量相关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质量人才。
在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方面提出,加快中试平台梯次培育、持续推进中试能力提升、强化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优化中试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制造业中试平台储备,优化中试平台布局重点方向及建设路径,更新《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指导地方聚焦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有序合理布局建设中试平台。
在推进“中国制造”品牌建设方面提出,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加快品牌建设培育、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加快制修订品牌培育、管理和评价标准,健全制造业品牌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强化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融合发展。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开展优势产业品牌出海活动,讲好“中国制造”品牌故事,助力更多卓著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本文来源:中国工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