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芳纶造出顶级防护服,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

2025/09/30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74

9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记者见面会“‘链’出新动能”专场,邀请泰和新材等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采用“发布+推介+展示”的形式交流山东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情况,推介链上优质产品。

央广网记者:

请问,泰和新材未来将如何进行战略布局,以确保技术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

1759220651576765.png

迟海平:一是建创新平台,搭技术“过渡桥”。旗下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已于2025年9月8日开工。实验室研发是小批量试验,虽能验证技术可行,但要大规模生产,参数变化易导致产品不达标。中试基地像“小工厂”,可模拟量产场景,反复试验调整参数,打通实验室到量产的“最后一公里”,让好技术真正为市场所用。

二是延伸产业链。依托氨纶、芳纶优势,上游布局精细化工原料项目,减少原材料依赖,保障成本与供应;下游做应用深加工,开展芳纶高端应用产品深加工等差异化产业项目建设。同时通过 “双招双引”和合作,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自身与区域协同发展。

三是拓新业务。我们瞄准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并加速推进完整的产业链建设。目前已有芳纶复合材料、芳纶涂覆锂电隔膜等4项增量业务投产。以芳纶涂覆锂电隔膜为例,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通过这些赛道的产品技术开发,助力企业突破原有业务,抓新机遇。

四是深化产学研,“借智借力”。依托20多个研发平台,与9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实验室攻克难题,设联合培养基地引人才,营造创新氛围,保持技术领先。

五是提产品力,“围着市场转”。洞察客户需求,向上整合原料控品质,向下提供终端解决方案,形成“技术-产能-场景”闭环,让产品精准满足需求。

六是聚焦可持续,谋长远。以“全链路可持续”为目标,从采购到回收全流程考虑环保,开发生物基氨纶、生物基芳纶等产品,进行废液、废丝、废旧纺织品回收等,同时优化工艺降能耗,打造覆盖新材料全价值链的一体化绿色解决方案。

迟海平:大家好,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泰和新材的核心产品。作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新材料企业,泰和新材不断突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多款产品产能位居全球前列。

泰和新材1987年从氨纶起步,是国内首家实现氨纶产业化的企业,现有氨纶品牌为纽士达®。氨纶作为聚氨酯弹性纤维,有纺织品“味精”之称,弹性出色,常与其他纤维混纺,“无氨不成布”是当前纺织行业的共识。其不仅因高伸长、高回弹特性,让纺织服装更舒适亲肤,还通过差异化开发,广泛应用于医用卫材领域,像纸尿裤、口罩带等需弹性扎口的产品中都有它的身影。

2004年,我们实现泰美达®间位芳纶(俗称“1313”)产业化,该材料阻燃、耐热性能优异,能有效阻止火焰蔓延,在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领域作用关键。

2011年,泰普龙®对位芳纶(俗称“1414”)实现产业化。它具备高强高模特性,比强度是优质钢材的5-6倍,模量为2-3倍,凭借超强力学性能,在装备防护、摩擦密封、光缆、橡胶增强等需高强度支撑的场景中不可或缺。

民士达®芳纶纸由100%芳纶纤维制成,经传统造纸技术高温压制而成。其耐高温、阻燃、强度高,能提升电气设备过载能力,减小设备体积与重量,适用于高铁、风电等对使用环境和体积重量要求严苛的场景;由其制成的蜂窝材料,性能优于金属蜂窝,是飞机主要内饰材料。

SAFEBM®芳纶涂覆隔膜是为新能源行业定制的产品,安全性突出,破膜温度>400℃,热缩小且不易破膜,可大幅降低电池使用安全风险,如果说车辆行驶过程中突然遇到起火爆炸、能够有效降低人员伤亡;同时寿命长,空隙小而均匀、结构稳定,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延长电池寿命,且电解液吸液率高,保障电池优异电性能,主要用于各类电池防爆、储能等场景。

未来,泰和新材将持续秉持创新精神,提升产品与应用技术,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赋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内容来源:山东发布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