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科移动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筑牢安全防线

2025/10/11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62

近日,在ICT中国2025第十届应急通信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信科移动网络产品线总工程师方乐明应邀做了《应急通信闻急而动,守护网络韧性》的主题演讲,分析了应急通信的价值与挑战,重点介绍了中信科移动应急通信的产品和组网整体解决方案,并分享了一些具体案例,为应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了力量。

方乐明指出,应急通信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在极端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三线价值。这种特殊性,需要具备三大关键特征:时效性,遇到突发,可快速部署,一键启动,开机即通信,广覆盖大容量提供应急服务。灵活性,设备便捷移动、灵活展开,多方式供电和传输接入,全网通服务,适应不同场景。可靠性,应急恶劣环境下支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持通信稳定可靠。

方乐明介绍了中信科移动在应急通信领域的破局之道,构建了“标准-技术-产品-方案”四位一体的完整应急生态链。作为ITU、3GPP等国际组织的核心参与者,中信科移动主导提出了多项应急通信国际标准提案,拥有多项空天地应急融合核心专利,并将其转化为行业标准,从源头定义应急通信的技术要求,稳定可靠性基准。在此基础上,推出了4/5G双模BBU+RRU一体,中低频结合广覆盖大容量的机载站、背包站和灵动机柜,实现了应急通信面、点协同的全域多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支撑起应急通信这道“生命信号”的关键在不断迭代应急技术与设备体系,快速响应应急场景需要的产品。方乐明在演讲中也介绍了中信科移动打造的空天地一体全维度应急装备体系:空中,推出了大功率广覆盖高容量、多频多模的一体化应急无人机和浮空平台机载站,可快速飞抵灾区核心或交通中断区域,迅速建立大范围的空中应急通信覆盖。天上,支持星载卫星通信,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方便地面采用卫星接收站直接提供应急服务,在极端环境下快速展开通信不再“断链”。地面,提供一体化灵动机柜、设备便携舱、简易支架,可灵活接入高通量卫星、微波、mesh等作为回传,1小时内即可迅速完成建站。同时中信科移动还研发出了“小轻灵快”的一体化便携背包站,应对复杂地形地貌场景,单兵背负可徒步抵达受灾现场,快速建立通信热点。

最后,方乐明指出,随着5G-A、空天地一体等技术的快速成熟,应急通信正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升级。未来,或许在地震波抵达前,部署在地质敏感区的传感器已通过应急网络发出预警;或许偏远山区的滑坡隐患,能被通感一体卫星实时捕捉并同步推送至指挥中心。中信科移动将持续创新,用空天地一体的多维能力,将应急通信从“灾后救急”推向“主动防控”的新高度,为每一次灾害、突发筑牢“守护信号”的屏障。

本文来源:中信科移动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