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作了以“从核心突破到体系布局-中国移动量子通信科技创新体系解读”为题的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中国移动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科创成果体系,为行业呈现量子通信从技术攻关到落地赋能的完整路径。
黄宇红指出,量子通信正处于从技术奠基到产业融合的跨越式迈进阶段,“通信、量子、密码”三者的相互融合是推动实现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产业推进的核心引擎。中国移动针对量子通信规模化应用中的痛点难点,自主创新“四层五融入”量子通信技术体系,引领量子通信能力深度融入信息基础设施,通过融网络、融安全(密码、SIM、认证)、融应用,打造量子安全服务能力底座,为量子赋能千行百业奠定基础。
在融网络方面:一是创新性提出“量子内生”的通量一体网络架构,联合研制通量一体样机设备,将量子能力深度融入通信网络,显著降低了量子通信网络的部署、运维和适配成本,已在安徽合肥完成了通量一体现网技术验证;二是原创性提出量子密钥无线分发(Q波)技术,提升量子密钥空口传输的安全性,目前已研发原型装置并完成WLAN环境下的技术验证,无线密钥生成速率超10kb/min。
在融密码方面:一是提出分层解耦、管服分离的量子密码服务体系,构建量子密码服务系统,满足量子通信接入泛在化、业务多样化、用户规模化发展需要,现已进入现网应用阶段;二是制定抗量子密码算法迁移路线,设计密码敏捷技术架构,发布《抗量子密码迁移白皮书》《抗量子密码敏捷技术白皮书》体系化指引,推进QKD+PQC“双轨并进、深度融合”技术演进路线,支撑通信网向量子安全密码体系平滑迁移。
在融SIM方面:一是原创随用充注技术,实现QKD量子密钥边消耗边补充,支持量子加密业务无限续;二是研发抗量子密码算法(PQC)芯片,完成PQC算法的验证。
未来,中国移动将以需求为导向、场景为牵引、技术为核心、标准为纲要,汇聚产业力量共建通信量子融合新生态,打造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筑牢未来数据通信的安全基石。
本文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