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普缆集采启动背后,个中滋味谁人知?

2025/05/22 责任编辑:Hanson 访问:1039

日前,中国移动发布了2025年至2026年普通光缆产品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预估采购规模约320.68万皮长公里(折合9884万芯公里)。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出,近几年中国移动普缆集采量正在持续下降。

1747897708510197.png

图一 近10年中国移动普缆集采量走势

究其原因:

其一,受到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的影响。

其二,国内通信网络建设的周期性。

2016年至2018年是我国4G网络和FTTH建设的高峰期,对普通光缆的需求有明显的增长趋势;2019年—2023年5G网络建设高峰;而近年普缆需求从攀高到下降,也是我国5G网络基础设施从飞速发展到逐步完成进而降速的一种见证。

当然,目前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周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涌现有望带来新的市场红利。可以看到,运营商正在蓄力推进算力网、5G-A、6G网建设,多芯光纤试验段正在进行,空芯光纤也在逐步走向规模应用——2024年12月24日,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启动2024年混合光纤光缆(132芯G.652.D+2芯空芯光纤)采购项目,长度96皮长公里,其中含大约192芯公里的空芯光纤;2025年5月20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启动混合光缆100芯(96芯G.652D+4芯空心光纤)采购项目,共38皮长公里,其中空芯光纤约152芯公里。请注意,空芯光纤的单价接近4.88万元/芯公里,大约是实芯光纤价格的2440倍。

其三,通信业务具有很强的代际性和周期性。

中国移动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1512亿元,较上年下降128亿元。其中,连接较上年下降108亿元;算力投资373亿元,增加2亿元;能力投资192亿元,增长12亿元;基础投资231亿元,增加14亿元。

中国电信坚持有效益的投资,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在836亿元,较上年减少99.13亿元,同比下降10.6%。其中,产业数字化投资占比38%,较上年提高三个百分点;移动网络投资占比29%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宽带网络投资占比17%,与去年持平;运营系统和基础设施占比16%,与去年持平。

中国联通预计固定资产资本开支在550亿元左右,较上年下降64亿元。2025年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此外,中国联通为人工智能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专项作了特别预算安排。 

综合上文来说,移动普缆需求量的变化也算合理,但从价格上来看,移动普缆集采最高限价总价的持续下滑却再次刺痛着每一个行业企业的神经。这并不是行业企业在近10年内遭受的第一次“冲击”。中国移动自2019年普缆集采开始设置了最高限价,当期普缆中标价格“腰斩”的情况仍历历在目,而相比前5年每年一期的普缆集采,近5年总共启动了3次普缆集采,意味着中国移动对普缆的需求总量已然有明显下降。

1747897781565368.png

图二 近5期中国移动普缆集采最高限价单价走势

注:上图数据为近5期中国移动普缆集采最高限价总价除以每期普缆需求长度所得,旨在反映价格趋势,仅供参考。

从图一可以看到,2019年、2023年—2024年及本期普缆集采的量相差无几,但最高限价单价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从以往公告可知,2019年期中国移动普缆集采的最高限价(不含税总价)约为101.54亿元、2023年—2024年期约为76.25亿元,而本期则继续下降,仅约56.75亿元,这也意味着分摊到每个中标企业手中的订单金额将进一步下降。从图二也可以看出,2023年限价相比2019年的限价已有明显降幅,而本次价格或将在上一期集采的基础上再度探底。

另一值得关注的点是,对比近两期的标书可以发现,今年中国移动普缆集采的评标办法又有所改变。

1747897808464393.png

图3 中国移动2023年—2024年期普缆集采评分权重

1747897825230013.png

图4 中国移动2025年—2026年期普缆集采评分权重

本期评分中技术分占比提高5%,而弱化了后评估(即服务分)及综合实力的评分占比,分别下调10%和5%,最为关键的是本期价格评分再次上调10%,达到了50%。简单理解这一调整,或意味着中国移动在鼓励更多技术达标的企业参与本次集采,因此减少了后评估和对企业综合实力评估的占比。但上调的价格评分占比和本次继续下滑的不含税总价最高限价,使得许多行内人预计到了同样的情形:本次集采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在价格评分的细则中,本期与上期95%X作为评标基准价(X为供应商平均有效评标价)不同的是,本期以K%X作为评标基准价,在开标现场从93、94、95、96、97随机抽取一个数确定为K值。如此的设置或许增加了本次评分的不确定性。

随着5G建设和FTTH进程的逐渐完善,国内运营商投资重心自2023年起逐渐向算力网络偏移,对于普通光缆的需求逐步减弱这一现实相信国内企业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伴随普缆市场萎缩而来的产品价格的逐年下降,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对于以光纤光缆产品产销为主的企业来说,中标价格的下降意味着薄利甚至亏损,却又需要产品订单维持运营。这种“进退两难”对行业企业来说,虽然无可奈何,也不失为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不断推动企业的升级转型发展。

总结全文,在此发出四点倡议:首先是呼吁全产业链互惠互利。企业亏损没有办法承担税负,对国家和民生带不来好处,因此一定要推进集采价格的合理化;其次是要尊重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产业链间应尽可能促进供需平衡,理性扩张;三是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思路,优化行业产业链。第四,要关注通信业务具有的代际性和周期性,做好对6G、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准备。接下来,行业企业应当早做打算、放平心态、理性竞争。

扩展阅读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