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移动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举承办的“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发展”专题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论坛邀请到了邬贺铨院士以及等产业界顶级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并围绕6G未来发展方向、机遇与挑战、前沿技术及6G研发成果等重要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研讨。
会上,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王晓云发表作题为《面向6G的无线接入网架构思考》的主旨演讲。她指出,面向6G,时代无线接入网的协作化将进一步增强,并将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深度演进,协作性显著增强。她提出“智能协作无线接入网架构CIS-RAN”的概念创新理念,通过数据分类采传、分层汇聚、分布智能、能力开放、服务下沉等实现6G核心目标,是6G时代无线接入网架构的重大变革。
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厚麟带来《5G/6G持续创新需要国际合作》演讲,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分享《从移动通信的趋势,探6G发展的潜力》,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木根围绕《6G通信感知计算融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展开深入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建伟阐述了《AI赋能6G网络安全架构与关键技术》,华为未来网络架构实验室主任武绍芸针对《基于Agentic AI的未来网络展望》课题进行了分享。
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陆璐担任主持“多样化场景驱动的6G网络”圆桌会议论坛的主持嘉宾,与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就多样化场景驱动的6G网络进行讨论。
本文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