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亨通集团的会议室内气氛庄重又热烈。当天,全国首创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级“一评双证”评审会正在这里举行,这场备受关注的评审会,标志着苏州在人才评价改革领域再迈关键一步。
去年,苏州已在全国率先打破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各自为政”的评价壁垒,创新推出“一评双证”新模式。当时,针对企业中大量既懂技术研发、又通实操技艺的“两栖人才”,苏州制定了四个中初级申报等级及配套评审标准,实现“一次集中评审,同步拿两本证书”的评价突破,让两类人才评价从“平行线”变为“互通桥”。
作为全省首家被授予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的民营企业,亨通集团凭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技能等级直接认定资质,成为这一创新模式的核心试点。今年11月,省人社厅正式批复同意亨通集团开展高级职称“一评双证”评价工作,将“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纳入“一评双证”评价试点范畴,让苏州的人才改革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亨通集团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村以软件工程师为例,生动阐释了改革的必要性,“他们敲代码时是技术技能人才,做系统设计时又是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两栖人才’到了高级阶段,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在他看来,高级“一评双证”的突破,不仅为人才打开了成长通道,更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全链条发挥着关键作用,“评价标准从‘纸上条文’变成‘市场标尺’,才能真正留住实干型人才。”
此次评审的核心导向,正是“以实绩论英雄”。“参加此次评审的评委共9人,重点考察员工解决生产难题、参与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业绩。”亨通集团副总裁鲍继聪说,“一评双证”评审开展前,企业有近400人同时持有两类证书,如今数量扩展至656人,印证企业具备开展“一评双证”的良好基础。
“苏州以制造业见长,现在更呼唤‘能动手、能动脑’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人才评价模式变革的核心动力。”苏州市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评双证”不仅减少了重复评价,更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精准依据,为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人才活水。
本文来源:太湖七都
